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基于气候特征的西安市城市广场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第15-18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5-16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6-18页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8-19页
    1.4 研究界定第19-20页
        1.4.1 城市微气候要素概念界定第19-20页
        1.4.2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第20页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0-22页
        1.5.1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0-21页
        1.5.2 研究框架第21-22页
第二章 城市广场与城市微气候概述第22-28页
    2.1 城市广场的发展及演变第22-25页
        2.1.1 城市广场的起源及概念第22页
        2.1.2 城市广场的发展第22-23页
        2.1.3 城市广场的分类第23-24页
        2.1.4 广场在城市中的作用第24-25页
    2.2 城市微气候的相关要素及概念第25-27页
        2.2.1 气候与微气候第25页
        2.2.2 城市微气候的构成要素及特点第25-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西安市三类广场的调研测试及分析第28-52页
    3.1 西安市气候特征概况第28页
    3.2 调研问卷及调查分析第28-37页
        3.2.1 调研概况第28-33页
        3.2.2 存在问题第33-37页
    3.3 市政广场----以新城广场为例第37-42页
        3.3.1 新城广场概况第37页
        3.3.2 测试位置选取及分析第37-38页
        3.3.3 测试数据分析第38-42页
    3.4 商业广场----以钟鼓楼广场为例第42-46页
        3.4.1 钟鼓楼广场概况第42页
        3.4.2 测试位置选取及分析第42-43页
        3.4.3 测试数据分析第43-46页
    3.5 文化广场----以大雁塔南广场为例第46-50页
        3.5.1 大雁塔南广场概况第46页
        3.5.2 测试位置选取及分析第46-47页
        3.5.3 测试数据分析第47-50页
    3.6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西安市广场气候适应性设计原则与方法第52-67页
    4.1 西安市三个广场的气候适应性设计分析第52-62页
        4.1.1 新城广场第52-56页
        4.1.2 钟鼓楼广场第56-59页
        4.1.3 大雁塔南广场第59-62页
    4.2 西安市广场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第62页
    4.3 西安市广场气候适应性设计方法第62-66页
        4.3.1 太阳辐射第63-64页
        4.3.2 空气温度第64页
        4.3.3 空气湿度第64-65页
        4.3.4 风环境第65-66页
    4.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西安市广场气候适应性设计改造实例第67-82页
    5.1 新城广场改造的可行性研究及现状分析第67-69页
    5.2 新城广场气候适应性现存问题解析第69-75页
        5.2.1 新城广场空间环境分析第69-72页
        5.2.2 新城广场气候适应性因素分析第72-75页
    5.3 新城广场气候适应性改造策略第75-80页
        5.3.1 新城广场“一轴两带”的改造构思第75页
        5.3.2 “A区”的改造策略第75-78页
        5.3.3 “B区”和“C区”的改造策略第78-80页
    5.4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研究结论第82页
    课题前瞻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附录第88-9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98-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更新中古都风貌的传承与发展--以西安与洛阳为例
下一篇:汽车制动性能检测与滑移率实时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