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文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

“物”的三副面孔--器物理论与文学批评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引言第12-20页
第一章 马克思的罪恶之"物"第20-30页
 第一节 商品拜物教第20-26页
  1. 当商品成为一种宗教第20-22页
  2. 当商品成为一个秘密第22-23页
  3. 当人成为一种"商品"第23-24页
  4. 货币拜物教第24-25页
  5. "商品拜物教"的现实批判意义第25-26页
 第二节 "商品拜物教"理论的发展第26-30页
  1. 卢卡奇的"物化"第26-27页
  2.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第27-28页
  3.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第28-30页
第二章 桑巴特的物欲狂喜第30-37页
 第一节 奢侈与资本主义第30-34页
  1. 马克思论资本主义起源第30-31页
  2. 韦伯论资本主义起源第31-32页
  3. 桑巴特论资本主义起源第32-33页
  4. 三种资本主义起源说相比较第33-34页
 第二节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第34-37页
第三章 波德里亚的迷醉之物第37-44页
 第一节 符号学与文化研究第37-39页
 第二节 符号消费第39-42页
  1. 无止境的欲求第40-41页
  2. 物的符号化第41页
  3. 社会认同的取得第41-42页
 第三节 "符号丛林"中的尝试性突围第42-44页
第四章 意识形态理论视野中的文学器物批评第44-54页
 第一节 从文化研究回到文学批评第44-45页
 第二节 以《哦,香雪》为例第45-50页
  1. 神奇的"自动铅笔盒"第46页
  2. 铅笔盒的符号化解读第46-48页
  3. 铅笔盒的社会化解读第48-49页
  4. 铅笔盒对于《哦,香雪》文本解读的意义第49-50页
 第三节 消费社会催生文学的器物批评第50-52页
 第四节 文学未尝不是一种商品第52-54页
结语第54-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致谢第59-61页
个人简历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狐火:一个少女帮的自白》,一部女性成长小说
下一篇:中美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制度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