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的书写意识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6-11页 |
第一章 生命归属的落空 | 第11-33页 |
第一节 “家”的挽歌 | 第11-20页 |
(一) 现实中失落的“家” | 第11-14页 |
(二) 《商市街》:局外人的写照 | 第14-17页 |
(三) “有”“家”的漂泊者 | 第17-20页 |
第二节 两性的失落 | 第20-25页 |
(一) 从《生死场》中的“女性空间”看女性的失落 | 第20-22页 |
(二) 父权身畔之“伥” | 第22-23页 |
(三) 男性的失落 | 第23-25页 |
第三节 身体的无处安放 | 第25-29页 |
(一) 疾病与躯体颓败的隐喻书写 | 第25-27页 |
(二) 饥饿:关乎身体存亡是一切之本 | 第27-29页 |
第四节 对“大事”之消解 | 第29-33页 |
(一) 与“大事”保持距离 | 第29-31页 |
(二) 社会生活的架空 | 第31-33页 |
第二章 人的解放:宿命抑或重生? | 第33-52页 |
第一节 性别与叙述自觉 | 第33-41页 |
(一) 性别与叙述意识的萌芽 | 第34-36页 |
(二) 《生死场》:女性位置的重新诠释和肯定 | 第36-41页 |
第二节 战争时代的书写 | 第41-52页 |
(一) 战争的无偿性 | 第42-46页 |
(二) 《马伯乐》:闹剧式的战争叙事与作家的自省 | 第46-52页 |
第三章 漂泊与依归 | 第52-60页 |
第一节 回忆与怀乡 | 第52-55页 |
(一) 回忆:复活在书写的此刻 | 第52-54页 |
(二) 怀乡:难再复得的故土 | 第54-55页 |
第二节 生之力量:大地之母 | 第55-57页 |
(一) 大地生之力量 | 第55-56页 |
(二) 民间日常生活文化空间 | 第56-57页 |
第三节 主体尊严的召唤 | 第57-60页 |
(一) 弱势者的自我定位 | 第57-58页 |
(二) 对弱势的关怀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