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废弃液晶显示器中铟的回收工艺及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43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8页
        1.1.1 废弃液晶显示器的产生现状第11-13页
        1.1.2 废弃液晶显示器的环境危害第13-16页
        1.1.3 管理法律及条例第16-18页
    1.2 液晶显示器的构造组成第18-24页
        1.2.1 液晶第19-21页
        1.2.2 ITO 玻璃第21-22页
        1.2.3 偏光膜第22-24页
    1.3 废弃液晶显示面板的回收处理技术研究现状第24-40页
        1.3.1 铟资源特性分析及分布现状第24-28页
        1.3.2 铟的回收处理技术研究现状第28-37页
        1.3.3 玻璃的回收处理技术研究现状第37-39页
        1.3.4 有机物的回收处理技术研究现状第39-40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第40-43页
第二章 实验原料及流程第43-47页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43-44页
        2.1.1 实验原料第43-44页
        2.1.2 试剂第44页
    2.2 废弃液晶显示器处理的原则流程第44-46页
    2.3 小型仪器设备第46-47页
第三章 ITO 玻璃模组和偏光膜的热解处理技术及动力学研究第47-81页
    3.1 引言第47-48页
    3.2 实验方法第48-50页
        3.2.1 固定床热解实验第48-49页
        3.2.2 分析测试仪器与检测方法第49-50页
    3.3 ITO 玻璃模组的热重实验结果及讨论第50-53页
    3.4 ITO 玻璃模组的固定床热解实验结果及讨论第53-62页
        3.4.1 热解终温对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第53-55页
        3.4.2 颗粒大小对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第55页
        3.4.3 热解产物成分及性质分析第55-62页
    3.5 ITO 玻璃模组热解的表观动力学研究第62-67页
        3.5.1 最概然机理函数的确定第62-64页
        3.5.2 指前因子和表观活化能的计算第64-66页
        3.5.3 数值拟合第66-67页
    3.6 偏光膜的热重实验结果及讨论第67-69页
    3.7 偏光膜的固定床热解实验结果及讨论第69-75页
        3.7.1 热解终温对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第69-70页
        3.7.2 热解产物成分及性质分析第70-75页
    3.8 偏光膜的表观动力学研究第75-79页
        3.8.1 最概然机理函数的确定第75-77页
        3.8.2 指前因子和表观活化能的计算第77页
        3.8.3 数值拟合第77-79页
    3.9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四章 ITO 玻璃酸浸提铟的技术研究第81-105页
    4.1 引言第81页
    4.2 实验方法第81-85页
        4.2.1 酸浸提铟实验方法第81-85页
        4.2.2 铟元素的检测方法第85页
    4.3 酸浸提铟的浸出原理及热力学分析第85-88页
    4.4 酸浸提铟的影响因素研究实验第88-93页
        4.4.1 ITO 玻璃粉末中铟的含量分析第88页
        4.4.2 酸浸温度的影响第88-90页
        4.4.3 酸浸时间的影响第90页
        4.4.4 酸浓度的影响第90-91页
        4.4.5 酸种类的影响第91-92页
        4.4.6 液固比的影响第92-93页
    4.5 酸浸提铟最佳条件的响应曲面法分析第93-98页
    4.6 酸浸提铟的动力学机理第98-101页
    4.7 酸浸提铟工艺的研究第101-102页
        4.7.1 多次酸浸提铟第101-102页
        4.7.2 逆流酸浸提铟第102页
    4.8 本章小结第102-105页
第五章 含铟浸得液的净化浓缩技术研究第105-123页
    5.1 引言第105页
    5.2 实验原料及实验方法第105-106页
        5.2.1 实验原料第105页
        5.2.2 NaOH 和 Na5P3O10沉淀实验方法第105页
        5.2.3 萃取实验方法第105-106页
    5.3 含铟浸得液的 NaOH 沉淀研究第106-108页
    5.4 含铟浸得液的 Na5P3O10沉淀研究第108-110页
    5.5 含铟浸得液的萃取实验研究第110-116页
        5.5.1 萃取机理第110-111页
        5.5.2 萃取剂浓度的影响第111-112页
        5.5.3 浸得液酸浓度的影响第112-114页
        5.5.4 萃取时间的影响第114-115页
        5.5.5 相比的影响第115-116页
    5.6 含铟浸得液的反萃实验研究第116-120页
        5.6.1 反萃机理第116页
        5.6.2 反萃剂浓度的影响第116-118页
        5.6.3 反萃时间的影响第118-119页
        5.6.4 相比的影响第119-120页
    5.7 本章小结第120-123页
第六章 铟的资源化利用——欠电位沉积 In 修饰 Pt 电极催化氧化甲醇的实验研究第123-135页
    6.1 引言第123-125页
    6.2 实验方法第125-126页
        6.2.1 实验材料第125页
        6.2.2 纯 Pt 电极预处理第125页
        6.2.3 欠电位沉积实验与电化学测试第125-126页
    6.3 欠电位沉积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26-134页
        6.3.1 循环伏安分析第126-127页
        6.3.2 不同电位下欠电位沉积的比较第127-128页
        6.3.3 不同沉积时间对欠电位沉积的影响第128-130页
        6.3.4 沉积电量分析第130-131页
        6.3.5 计时电流分析第131-133页
        6.3.6 溶出曲线分析第133-134页
    6.4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与建议第135-139页
    7.1 结论第135-137页
    7.2 创新点第137页
    7.3 建议第137-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149-151页
致谢第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洋浮式钻井平台钻柱升沉补偿系统研究
下一篇:中国融资结构的产出效率研究--基于全国与区域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