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狂犬病毒街毒株DRV-AH08基因组序列测定分析及G蛋白免疫原性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语表第12-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9页
    1.1 狂犬病概述第15页
    1.2 狂犬病流行概况第15-17页
        1.2.1 世界狂犬病流行概况第15-16页
        1.2.2 中国狂犬病流行概况第16-17页
    1.3 狂犬病毒的研究进展第17-31页
        1.3.1 狂犬病毒的分类第17-18页
        1.3.2 狂犬病毒的形态和构成第18-20页
        1.3.3 狂犬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各编码蛋白的功能第20-31页
    1.4 狂犬病的防治措施第31-32页
    1.5 狂犬病疫苗研究现状第32-39页
        1.5.1 人用狂犬病疫苗第32-33页
        1.5.2 兽用狂犬病疫苗第33-35页
        1.5.3 发展中的狂犬病疫苗第35-39页
第二章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39-40页
    2.1 狂犬病毒街毒株DRV-AH08基因组序列测定分析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9页
    2.2 G蛋白免疫原性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39-40页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第40-61页
    3.1 材料第40-44页
        3.1.1 病毒、细胞和菌株第40页
        3.1.2 载体与质粒第40页
        3.1.3 引物、工具酶及主要试剂第40-41页
        3.1.4 免疫反应试验所用抗原及血清第41页
        3.1.5 培养基与抗生素及其配制第41-42页
        3.1.6 主要缓冲液与相关试剂及其配制第42-44页
        3.1.7 其它缓冲液及试剂第44页
        3.1.8 实验动物第44页
    3.2 试验方法第44-61页
        3.2.1 病毒增殖第45页
        3.2.2 鼠脑组织总RNA提取第45-46页
        3.2.3 狂犬病毒核酸RT-PCR检测第46-48页
        3.2.4 PCR产物或酶切产物的电泳检测第48-49页
        3.2.5 酶切产物回收与纯化第49页
        3.2.6 外源DNA片段与质粒载体的连接反应第49-50页
        3.2.7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50页
        3.2.8 连接产物的转化第50-51页
        3.2.9 质粒的制备与鉴定第51-52页
        3.2.10 序列分析方法第52页
        3.2.11 重组Bacmid DNA的提取第52-53页
        3.2.12 重组杆状病毒获得第53-54页
        3.2.13 重组杆状病毒转导SF9昆虫细胞/BHK细胞第54页
        3.2.14 蛋白浓度测定第54-55页
        3.2.15 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体外表达第55-56页
        3.2.16 小鼠的免疫与攻毒保护性试验第56页
        3.2.17 小鼠半数致死量(mLD 50)测定第56-57页
        3.2.18 狂犬病毒CVS-11 TCID50测定第57-58页
        3.2.19 FAVN检测血清中中和抗体水平第58-60页
        3.2.20 试验丢弃物的无害化处理第60页
        3.2.21 统计学方法第60-61页
第四章 实验结果第61-114页
    4.1 狂犬病毒街毒株DRV-AH08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第61-67页
        4.1.1 狂犬病毒街毒株DRV-AH08核酸鉴定分析第61-64页
        4.1.2 狂犬病毒街毒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第64-67页
    4.2 狂犬病毒街毒株DRV-AH08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第67-88页
        4.2.1 分析所用序列第67-68页
        4.2.2 DRV-AH08全基因组组成及分析第68-70页
        4.2.3 狂犬病毒野毒株DRV-AH08系统进化分析第70-82页
        4.2.4 clade Ⅰ,Ⅱ和Ⅲ狂犬病毒进化分析第82-84页
        4.2.5 中国流行亚类China Ⅰ和墨西哥流行株DRV-Mexico比较分析第84-88页
    4.3 讨论第88-93页
        4.3.1 关于狂犬病毒属分类第88页
        4.3.2 关于DRV-AH08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第88-89页
        4.3.3 关于DRV-AH08全基因组结构分析第89页
        4.3.4 关于DRV-AH08全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第89-93页
    4.4 小结第93-94页
    4.5 不同毒力毒株G蛋白免疫原性研究第94-114页
        4.5.1 转移质粒pFastBac-X的构建第94-98页
        4.5.2 穿梭质粒Bacmid-X的构建第98-99页
        4.5.3 重组杆状病毒BAC-X的制备第99-100页
        4.5.4 重组杆状病毒转导Sf9昆虫细胞第100-102页
        4.5.5 重组杆状病毒转导BHK细胞第102页
        4.5.6 各重组杆状病毒囊膜上G蛋白携带量研究第102-103页
        4.5.7 等量重组杆状病毒免疫小鼠实验第103-108页
        4.5.8 等量G蛋白免疫小鼠实验第108-110页
        4.5.9 重组杆状病毒免疫小鼠实验结果分析第110-111页
        4.5.10 讨论第111-113页
        4.5.11 小结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9页
致谢第129-131页
附录第131-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蒙古秘史》与罗卜桑丹津《黄金史》对应部分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财产保险公司偿付风险经济资本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