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哈素海新近系热水资源评价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9页 |
1.1 论文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地热资源的研究进展现状 | 第14-19页 |
第2章 哈素海地区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 | 第19-21页 |
2.1 区域经济地理概况 | 第19-20页 |
2.2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0-21页 |
2.2.1 地形、地貌 | 第20页 |
2.2.2 气象、水文 | 第20-21页 |
第3章 哈素海及外围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 第21-28页 |
3.1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1-25页 |
3.1.1 地层分布 | 第21-22页 |
3.1.2 哈素海地区区域构造 | 第22-25页 |
3.2 水文地质 | 第25-28页 |
3.2.1 区域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分布规律 | 第25页 |
3.2.2 研究区含水层岩性、结构及富水性 | 第25-26页 |
3.2.3 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 第26-27页 |
3.2.4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 第27-28页 |
第4章 哈素海地区控热构造及热储层 | 第28-42页 |
4.1 区域控热构造及热储层 | 第28-29页 |
4.2 哈素海控热构造及热储层 | 第29-42页 |
4.2.1 大地电磁测深成果解释 | 第29-36页 |
4.2.2 控热构造特征 | 第36-37页 |
4.2.3 地热异常及原因分析 | 第37-39页 |
4.2.4 热储层与热储盖层 | 第39-40页 |
4.2.5 热源与热流通道 | 第40页 |
4.2.6 热水补给条件 | 第40-42页 |
第5章 HR3 地热井布置与钻遇地层 | 第42-50页 |
5.1 井位选择 | 第42-43页 |
5.1.1 布井原则 | 第42-43页 |
5.1.2 井位确定 | 第43页 |
5.2 HR3 井钻遇地层 | 第43-47页 |
5.2.1 第四系(Q) | 第43-45页 |
5.2.2 新近系(N) | 第45-46页 |
5.2.3 古近系(E) | 第46页 |
5.2.4 白垩系(K) | 第46页 |
5.2.5 侏罗系(J) | 第46-47页 |
5.2.6 太古界(Ar) | 第47页 |
5.3 HR3 井揭露含水层 | 第47-50页 |
第6章 HR3 井热储层勘查与成井 | 第50-62页 |
6.1 热储层选择与成井 | 第50-52页 |
6.1.1 热储层初步选择 | 第50-51页 |
6.1.2 预选热储层(裸眼段)抽水试验 | 第51-52页 |
6.2 热储层重新选择 | 第52-58页 |
6.2.1 富水性与地温分析 | 第52-54页 |
6.2.2 射孔 | 第54-56页 |
6.2.3 热储层抽水试验 | 第56-58页 |
6.3 热储层与热储盖层综述 | 第58-60页 |
6.3.1 热储层综述 | 第58-60页 |
6.3.2 热储盖层综述 | 第60页 |
6.4 地下热水成因分析 | 第60-61页 |
6.4.1 地热来源 | 第60-61页 |
6.4.2 热水补给条件 | 第61页 |
6.5 成井深度的经济合理性分析 | 第61-62页 |
第7章 地热资源评价 | 第62-74页 |
7.1 地热资源水量评价 | 第62-67页 |
7.1.1 HR3 地热井单井开采能力 | 第62-63页 |
7.1.2 热储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 第63-64页 |
7.1.3 地热资源量计算及评价 | 第64页 |
7.1.4 热储层单位面积的热储量 | 第64-66页 |
7.1.5 热储面积与井距 | 第66页 |
7.1.6 地热资源评价 | 第66-67页 |
7.2 地热资源水质评价 | 第67-72页 |
7.2.1 医疗热矿水评价 | 第67-68页 |
7.2.2 腐蚀性评价 | 第68-70页 |
7.2.3 结垢性评价 | 第70-72页 |
7.2.4 农业灌溉和养殖用水水质评价 | 第72页 |
7.3 地热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 第72-74页 |
7.3.1 地热水的排放 | 第72-73页 |
7.3.2 高氟问题 | 第73页 |
7.3.3 对其他环境的影响评价 | 第73-74页 |
第8章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 第74-76页 |
8.1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 第74-75页 |
8.1.1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 第74页 |
8.1.2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 第74-75页 |
8.2 地热资源保护 | 第75-76页 |
第9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6-78页 |
9.1 结论 | 第76-77页 |
9.2 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附录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