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消费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5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5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16-19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9-22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2-2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4.2 研究创新点 | 第23页 |
1.5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3-28页 |
1.5.1 消费文化与消费主义文化 | 第23-24页 |
1.5.2 广告文化与广告消费文化 | 第24-25页 |
1.5.3 青少年与社会化 | 第25-28页 |
第2章 广告消费文化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语境 | 第28-40页 |
2.1 当前青少年社会化的路径变化 | 第28-30页 |
2.1.1 传统社会化路径的式微与调整 | 第28-29页 |
2.1.2 大众媒介成为社会化主要路径 | 第29-30页 |
2.2 广告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更加强化 | 第30-34页 |
2.2.1 传统媒体广告在转型中强化社会化影响 | 第30-31页 |
2.2.2 新媒体广告全面渗透青少年社会化过程 | 第31-34页 |
2.3 青少年接触广告消费文化的现状 | 第34-40页 |
2.3.1 青少年接触广告消费文化的主要表现 | 第35-36页 |
2.3.2 青少年接触广告消费文化的主要媒介 | 第36-37页 |
2.3.3 青少年接触广告消费文化的行为特征 | 第37-40页 |
第3章 广告消费文化对青少年语言社会化的影响 | 第40-53页 |
3.1 广告消费文化对语言社会化的影响表征 | 第40-43页 |
3.1.1 广告语成为流行语 | 第40-41页 |
3.1.2 广告语成为口头禅 | 第41-42页 |
3.1.3 个性语言扩散 | 第42-43页 |
3.2 广告消费文化对语言社会化的影响态势 | 第43-49页 |
3.2.1 语言偏差 | 第43-45页 |
3.2.2 语言成人化 | 第45-47页 |
3.2.3 反语言化 | 第47-49页 |
3.3 广告消费文化对语言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 第49-53页 |
3.3.1 广告对话语的构建 | 第50-51页 |
3.3.2 广告语传播过程生活化 | 第51页 |
3.3.3 人际互动的推动 | 第51-53页 |
第4章 广告消费文化对青少年角色认同的影响 | 第53-65页 |
4.1 广告消费文化对青少年角色认同的影响层面 | 第53-56页 |
4.1.1 理想自我 | 第53-54页 |
4.1.2 现实自我 | 第54-55页 |
4.1.3 社会自我 | 第55-56页 |
4.2 广告消费文化对青少年角色认同的影响深度 | 第56-61页 |
4.2.1 角色落差 | 第56-57页 |
4.2.2 角色冲突 | 第57-58页 |
4.2.3 角色失范 | 第58-59页 |
4.2.4 角色失败 | 第59-61页 |
4.3 广告消费文化对青少年角色认同的影响模式 | 第61-65页 |
4.3.1 广告符号与类像构建 | 第62-63页 |
4.3.2 角色示范模仿与内化 | 第63页 |
4.3.3 品牌圈子推进 | 第63-65页 |
第5章 广告消费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 第65-78页 |
5.1 广告消费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构面 | 第65-68页 |
5.1.1 消费价值观 | 第65-66页 |
5.1.2 政治价值观 | 第66-67页 |
5.1.3 道德价值观 | 第67-68页 |
5.1.4 生活态度 | 第68页 |
5.2 广告消费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念影响的程度 | 第68-74页 |
5.2.1 价值观念偏差 | 第68-70页 |
5.2.2 世俗世故化 | 第70-72页 |
5.2.3 理想信仰受挫 | 第72-74页 |
5.3 广告消费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影响机制 | 第74-78页 |
5.3.1 价值观念的“选择性传播” | 第74-75页 |
5.3.2 价值观念内化与强化 | 第75页 |
5.3.3 社会支持推进 | 第75-78页 |
第6章 构建理性消费文化引导青少年社会化 | 第78-86页 |
6.1 重塑中国特色广告消费文化 | 第78-81页 |
6.1.1 传统消费文化的扬弃 | 第78-79页 |
6.1.2 理性消费文化的倡导 | 第79-80页 |
6.1.3 “以人为本”广告观的深入 | 第80-81页 |
6.2 弱化广告消费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 第81-86页 |
6.2.1 加强语言社会化教育 | 第81-82页 |
6.2.2 提高角色社会化能力 | 第82-83页 |
6.2.3 矫正价值观念异化 | 第83-86页 |
结论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附录A 广告消费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影响的调查问卷 | 第91-95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