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导论 | 第9-13页 |
1.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2.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3.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4.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 资产证券化运作与特殊目的机构(SPV)的法律构建 | 第13-24页 |
·资产证券化──新型的融资方式 | 第13-18页 |
·资产证券化"新"在何处 | 第13-14页 |
·资产证券化结构安排与交易流程 | 第14-17页 |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原理 | 第17-18页 |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机构——SPV的法律构建 | 第18-23页 |
·SPV的概念与特征 | 第18-19页 |
·SPV的法律功能 | 第19-20页 |
·SPV的法律模式 | 第20-22页 |
·SPV在资产证券化中存在的法律关系 | 第22-23页 |
·SPV在资产证券化中的核心作用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2. SPV法律模式选择标准的理论 | 第24-29页 |
·成本诱导理论 | 第24-25页 |
·减少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5-26页 |
·风险隔离理论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SPV模式选择的核心机制——风险隔离制度 | 第29-54页 |
·对风险的法律考察 | 第29-35页 |
·风险的定义与范围 | 第29-30页 |
·资产证券化的主要风险 | 第30-35页 |
·风险隔离制度本质 | 第35-37页 |
·经济学本质——风险隔离是对产权权利束的系统性隔离 | 第35-36页 |
·法律本质——有限责任 | 第36-37页 |
·真实出售:风险隔离制度的核心 | 第37-53页 |
·资产转移——SPV设立的直接目的 | 第37-43页 |
·真实出售:确认资产转移的模式 | 第43-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4. 我国SPV法律模式的选择、构建与完善 | 第54-72页 |
·我国SPV法律模式构建标准 | 第54-56页 |
·风险隔离 | 第54页 |
·降低成本 | 第54-55页 |
·提高流动性 | 第55页 |
·保护投资者利益 | 第55页 |
·实现制度耦合 | 第55-56页 |
·三种SPV模式在不同构建标准下的法律分析 | 第56-67页 |
·三种SPV模式下风险隔离的法律分析 | 第56-58页 |
·三种SPV模式下成本和流动性的法律分析 | 第58-63页 |
·三种SPV模式下投资者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分析 | 第63-64页 |
·我国设立不同SPV的制度耦合度 | 第64-67页 |
·我国SPV选择模式:SPT | 第67-69页 |
·选择SPT模式的原因 | 第67-68页 |
·实证分析:以招商银行招元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SPT | 第68-69页 |
·完善我国信托法律制度,促进SPT发展 | 第69-71页 |
·加强信托制度的理论研究与完善 | 第69-70页 |
·明确信托受益权证的法律性质,提高流动性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