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配置数控程序解析器和编码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的来源 | 第8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可配置数控解析器和编码器的整体架构 | 第14-26页 |
2.1 数控加工的基本过程 | 第14-15页 |
2.2 开放式数控平台功能架构 | 第15-16页 |
2.3 数控程序的解析 | 第16-23页 |
2.3.1 数控程序的格式 | 第16-19页 |
2.3.2 数控程序的解析 | 第19-23页 |
2.4 可配置数控程序解析器和编码器 | 第23-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可配置数控程序解析器 | 第26-49页 |
3.1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虚拟宏指令 | 第26-30页 |
3.1.1 数控程序的字符分类 | 第26-27页 |
3.1.2 开放式数控平台的虚拟宏指令 | 第27-30页 |
3.2 中间代码的制定 | 第30-32页 |
3.3 虚拟控制系统的配置 | 第32-37页 |
3.3.1 虚拟控制系统的配置原理 | 第33-36页 |
3.3.2 虚拟控制系统的配置结果 | 第36-37页 |
3.4 可配置数控程序解析器 | 第37-42页 |
3.4.1 可配置数控程序解析的功能模块 | 第37-38页 |
3.4.2 可配置数控程序解析器的解析流程 | 第38-42页 |
3.5 参数化数控程序的解析 | 第42-47页 |
3.5.1 参数化数控编程的定义 | 第42-43页 |
3.5.2 参数化数控编程的内容 | 第43-46页 |
3.5.3 参数化数控程序的解析 | 第46-47页 |
3.6 可配置数控程序解析器的模块化 | 第47-4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可配置中间代码编码器 | 第49-53页 |
4.1 中间代码编码的整体思路 | 第49页 |
4.2 输出数控程序的格式配置 | 第49-51页 |
4.2.1 输出数控程序的格式配置方式 | 第49-51页 |
4.2.2 中间代码与输出格式数控指令对应关系 | 第51页 |
4.3 可配置中间代码编码器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实验 | 第53-61页 |
5.1 实验平台 | 第53-54页 |
5.2 实验内容 | 第54-6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