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 本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3-15页 |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一) “山寨经济”的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二) 政府管制的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1. 国外学者对政府管制的定义 | 第16页 |
2. 政府管制的范围与分类 | 第16-17页 |
(三) 政府管制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1. 公共利益理论(Public Interest Theory of Regulation) | 第17-18页 |
2. 部门利益理论(Sectional Interest Theory of Regulation) | 第18页 |
3. 放松管制理论 | 第18-19页 |
4. 激励性管制理论 | 第19-20页 |
(四) 本文采用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二、“山寨经济”的缘起及作用 | 第22-31页 |
(一) “山寨经济”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 第22-24页 |
1. 市场需求决定了“山寨经济”的生存空间 | 第22-23页 |
2. 政府管制的放松为“山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 第23页 |
3. 科技门槛降低为“山寨经济”提供了技术基础 | 第23-24页 |
(二) “山寨经济”的积极作用 | 第24-27页 |
1. 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 第24-25页 |
2. “山寨经济”的专业化分工促进社会福利 | 第25页 |
3. 打破市场垄断,促进新产品出现 | 第25-26页 |
4. 提高国际竞争力 | 第26-27页 |
(三) “山寨经济”的消极影响 | 第27-31页 |
1. 侵犯知识产权 | 第27页 |
2. 质量和售后服务不健全,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 第27-28页 |
3. 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对市场长期健康发展不利 | 第28-29页 |
4. 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 | 第29-31页 |
三、“山寨经济”的政府管制现状与问题 | 第31-35页 |
(一) “山寨经济”政府管制的现状 | 第31页 |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4页 |
1. 政府角色的冲突与错位 | 第31-32页 |
2. 政府管制中的寻租行为造成资源的浪费 | 第32-33页 |
3. 管制带来社会腐败问题 | 第33页 |
4. 管制法律不健全 | 第33-34页 |
(三) “山寨经济”与政府管制的基本关系 | 第34-35页 |
1. “山寨经济”的出现与政府管制的松紧程度有密切关系 | 第34页 |
2. “山寨经济”的问题需要政府的管制 | 第34-35页 |
四、“山寨经济”政府管制的策略与途径:以国外管制成功经验为借鉴 | 第35-43页 |
(一) 典型国家政府管制的概况与经验 | 第35-37页 |
1. 美国政府管制的实践经验 | 第35-36页 |
2. 日本政府管制的经验与教训 | 第36-37页 |
3. 典型国家政府管制的经验总结 | 第37页 |
(二) “山寨经济”政府管制的策略与途径 | 第37-43页 |
1. 明确政府管制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38页 |
2. 确立政府管制的主要目标 | 第38-39页 |
3. 建立独立的管制机构和体系 | 第39-40页 |
4. 为管制行为提供明确的法律基础,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 第40-41页 |
5. 扩大公众参与程度,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 | 第41-43页 |
五、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