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1. 绪论第13-16页
   ·引言第13页
   ·不良资产定义第13-16页
     ·"一逾两呆"分类法第14页
     ·五级分类法第14-16页
2. 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分析第16-26页
   ·内部模式第16-17页
     ·集中模式第16页
     ·分散模式第16-17页
     ·半集中模式第17页
   ·外部模式第17-18页
   ·各种模式的优缺点比较第18-21页
     ·集中模式第18-19页
     ·分散模式第19-20页
     ·半集中模式第20-21页
   ·模式选择中的影响因素第21-23页
     ·不良资产的规模和分布特点第21-22页
     ·银行现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第22-23页
     ·外部政策和环境约束第23页
     ·银行的发展战略第23页
   ·商业银行"集中模式"的差别化选择第23-26页
3. 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内部集中模式探索第26-34页
   ·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状况及处置模式发展历程回顾第26-27页
   ·中国建设银行实行不良资产处置内部集中模式的背景第27-29页
     ·宏观层面第27页
     ·微观层面第27-29页
   ·中国建设银行实行不良资产处置内部集中模式的主要特点和优势第29-30页
     ·主要特点第29-30页
     ·主要优势第30页
   ·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内部集中模式的定位第30-34页
     ·国内外内部集中模式的定位及发展趋势第30-32页
     ·"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的比较第32-33页
     ·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内部集中模式定位的现实选择第33-34页
4. 中国建设银行建立不良资产处置内部集中模式的整体思路和方案第34-43页
   ·不良资产经营绩效实行事业部制模拟财务核算第34-36页
   ·不良资产内部移交定价和计算方式第36-39页
     ·不良资产移交定价的国外经验第36-39页
     ·中国建设银行的内部移交定价第39页
   ·不良资产处置绩效的考核评价第39-40页
   ·建立不良资产处置矩阵式的组织构架第40-41页
   ·中国建设银行内部集中模式进程及效果第41-43页
5. 重庆建设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内部集中模式的实践探索第43-60页
   ·集中模式的组织结构第43-44页
   ·财务模拟核算模型---经济增加值的计量模型第44-48页
     ·集中模式成本核算方法第45页
     ·集中模式收益确认方法第45-47页
     ·资产保全集中模式财务报告体系第47-48页
   ·重庆建设银行的不良资产内部移交定价模型第48-53页
     ·定价对象第48页
     ·定价思路第48-49页
     ·定价原则第49-50页
     ·定价方法第50-52页
     ·定价步骤及移交程序第52-53页
     ·定价模型的评价第53页
   ·集中模式的考核方式第53-54页
   ·集中模式的资源配置第54页
   ·集中模式的绩效分配第54页
   ·重庆建行集中模式实施效果和模式评价第54-60页
     ·重庆银星集团案例第54-55页
     ·朝华科技案例第55-56页
     ·集中模式实施效果第56-58页
     ·集中模式运行评价和推广价值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后记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货币政策能盯住资产价格吗?--以房地产价格为例
下一篇: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