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5 数据来源 | 第17-18页 |
2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理论研究 | 第18-22页 |
2.1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概述 | 第18-20页 |
2.1.1 城乡建设用地 | 第18页 |
2.1.2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的含义 | 第18-19页 |
2.1.3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的原则和目标 | 第19-20页 |
2.2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城乡统筹战略 | 第20-21页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页 |
2.2.3 区位理论 | 第21-22页 |
3 湘乡市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研究 | 第22-29页 |
3.1 市域概况 | 第22-23页 |
3.1.1 市域位置 | 第22页 |
3.1.2 自然条件 | 第22页 |
3.1.3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2-23页 |
3.2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现状 | 第23-27页 |
3.2.1 城乡建设用地现状 | 第23-24页 |
3.2.2 城镇用地现状 | 第24-26页 |
3.2.3 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 | 第26-27页 |
3.2.4 独立工矿用地现状 | 第27页 |
3.3 城乡建设用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4 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及模型建立 | 第29-34页 |
4.1 影响城乡建设用地因素分析 | 第29-30页 |
4.1.1 人口因素 | 第29页 |
4.1.2 产业结构 | 第29-30页 |
4.1.3 政策因素 | 第30页 |
4.2 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 第30-31页 |
4.3 相关性分析 | 第31-32页 |
4.4 驱动因子驱动机制模型的建立 | 第32-34页 |
5 湘乡市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研究 | 第34-51页 |
5.1 驱动力因子数值预测 | 第34-37页 |
5.1.1 城镇人口 | 第34-35页 |
5.1.2 工业生产总值和地区GDP | 第35-36页 |
5.1.3 人均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 | 第36-37页 |
5.2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 第37页 |
5.3 城镇用地规模预测及结构优化 | 第37-41页 |
5.3.1 城镇用地规模预测 | 第37-39页 |
5.3.2 城镇用地结构优化方案 | 第39页 |
5.3.3 各乡镇城镇用地结构优化方案 | 第39-41页 |
5.4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预测及优化方案 | 第41-46页 |
5.4.1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 | 第42-43页 |
5.4.2 农村居民点用地优化方案 | 第43-44页 |
5.4.3 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优化方案 | 第44-46页 |
5.5 独立工矿用地规模及优化方案 | 第46-49页 |
5.5.1 独立工矿用地规模预测 | 第46-47页 |
5.5.2 独立工矿用地结构优化方案 | 第47-49页 |
5.5.3 独立工矿用地优化措施 | 第49页 |
5.6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 | 第49-51页 |
6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的建议 | 第51-53页 |
6.1 科学编制城镇建设用地总体规划,引导存量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 | 第51-52页 |
6.2 提高城乡建设用地效率 | 第52页 |
6.3 充分挖掘现有建设用地的潜力,注重存量建设用地挖潜 | 第52页 |
6.4 搞好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建立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 第52-5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7.1 结论 | 第53页 |
7.2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