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 第13-15页 |
1.3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1.3.1 拟突破的重点、难点 | 第15-17页 |
1.3.2 主要创新之处 | 第17页 |
1.4 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17-19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 第19-32页 |
2.1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1 “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梳理 | 第19-20页 |
2.1.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研究 | 第20-21页 |
2.1.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的理论概括 | 第21-23页 |
2.2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的文献回顾 | 第23-32页 |
2.2.1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践的研究 | 第23-24页 |
2.2.2 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保障机制的研究 | 第24-25页 |
2.2.3 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的研究 | 第25-26页 |
2.2.4 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保障机制的研究 | 第26-29页 |
2.2.5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政策的研究 | 第29-30页 |
2.2.6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保障机制研究述评 | 第30-32页 |
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建设的国内外实践 | 第32-42页 |
3.1 国外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建设的实践 | 第32-34页 |
3.1.1 社会主导的美国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 第32-33页 |
3.1.2 “一臂之距”的英国公共文化服务扶持体系 | 第33-34页 |
3.2 国内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建设的实践 | 第34-39页 |
3.2.1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建设政策演变 | 第34-36页 |
3.2.2 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建设实践 | 第36-38页 |
3.2.3 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建设实践 | 第38-39页 |
3.3 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建设的比较分析 | 第39-42页 |
4 鄞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保障机制建设的实践研究 | 第42-51页 |
4.1 典型性与代表性分析 | 第42-46页 |
4.1.1 鄞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历程 | 第42-43页 |
4.1.2 鄞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 | 第43-45页 |
4.1.3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 | 第45-46页 |
4.2 鄞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建设特色工作 | 第46-51页 |
4.2.1 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 | 第46-47页 |
4.2.2 民营资本投资公共文化服务 | 第47-49页 |
4.2.3 “破解最后一公里”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构建 | 第49-50页 |
4.2.4 高雅艺术与群众文化结合的文化活动模式的开创 | 第50-51页 |
5 鄞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建设困境及制约因素 | 第51-63页 |
5.1 鄞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建设困境 | 第51-59页 |
5.1.1 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滞后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 第51-53页 |
5.1.2 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发展不均衡 | 第53-55页 |
5.1.3 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缺乏 | 第55页 |
5.1.4 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培训有待改善 | 第55-57页 |
5.1.5 公共文化设施与场馆管理工作有待完善 | 第57-58页 |
5.1.6 公共文化设施与场馆利用率不高 | 第58-59页 |
5.2 鄞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建设制约因素 | 第59-63页 |
5.2.1 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引进制度不完善 | 第59-60页 |
5.2.2 公共文化权利意识有待提升 | 第60页 |
5.2.3 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建设滞后 | 第60-61页 |
5.2.4 公共文化服务未能完全满足公众文化需求 | 第61页 |
5.2.5 公共文化服务宣传力度不够 | 第61-63页 |
6 鄞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建设的路径选择 | 第63-70页 |
6.1 引进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 第63页 |
6.2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支撑 | 第63-65页 |
6.3 优化公共文化财政投入结构,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 第65-66页 |
6.4 进一步保障公众公共文化权益,提高公共文化的公众参与度 | 第66-67页 |
6.5 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相关制度,加强文化政策扶持力度 | 第67-68页 |
6.6 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宣传力度,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信息支撑 | 第68-7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0-73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70-72页 |
7.2 研究局限性 | 第72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附录 | 第80-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