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前言第9-15页
 (一) 选题的意义第9-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三) 论文的创新点第14-15页
一、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历史考察第15-20页
 (一) 人的本质与人性的区别第15页
 (二) 中国古代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第15-17页
 (三) 西方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第17-20页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内涵第20-23页
 (一)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形成第20-21页
  1. 初步表达:人的本质是“理性的自由”第20页
  2. 批判继承中的进一步阐述: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第20页
  3. 实践基础上的形成: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20-21页
 (二) 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第21-23页
  1. 与中国古代人性论的区别第21页
  2. 与西方资产阶级人的本质论的区别第21-22页
  3.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正确结论第22-23页
三、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作用第23-37页
 (一)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第23-29页
  1. 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第23-25页
  2. 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第25-28页
  3. 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导向第28-29页
 (二)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了哲学依据第29-37页
  1. 思想政治教育要反对人性自私论第29-31页
  2. 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第31-32页
  3. 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第32-33页
  4. 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第33-37页
四、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价值第37-47页
 (一) 人具有现实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尊重教育对象的现实需求第37-38页
  1. 正确认识教育对象,了解其现实需求第37-38页
  2. 正确区分个人正当利益和个人主义第38页
 (二) 人具有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为本位进行教育第38-44页
  1. 重视教育对象的社会关系,把握其思想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根源第38-41页
  2. 分析教育对象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科学实施教育活动第41-42页
  3.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对象,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第42-44页
 (三) 人具有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第44-47页
  1. 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双重主体性观念,创建互动型教育模式第44-45页
  2.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强化主体意识,实现自我教育第45-47页
结束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价值
下一篇:论邓小平的以人为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