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一、绪论第12-15页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 理论意义第12页
        2. 现实意义第12-13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第13页
        2. 国内相关课题有关研究现状述评第13-14页
    (三) 论文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4-15页
        1. 研究方法第14页
        2.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4-15页
二、经济开发区相关理论综述第15-22页
    (一) 经济开发区的概念及其功能定位第15-16页
        1. 经济开发区的概念界定第15页
        2. 经济开发区的功能定位第15-16页
    (二) 经济开发区建设的理论依据第16-17页
        1. 增长极理论:开发区发展基点极化取向第16页
        2. 产业集群理论:开发区发展要素聚集取向第16-17页
        3. 制度变迁理论:开发区发展制度建设取向第17页
    (三) 我国经济开发区建设情况第17-22页
        1. 我国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历程第17-19页
        2. 经济开发区的主要特征第19-20页
        3. 经济开发区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第20-22页
三、武汉经济开发区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第22-29页
    (一) 发展历程回顾第23页
        1. 创建与探索阶段(1991-2000年)第23页
        2. 二次创业阶段(2001-2005年)第23页
        3. 快速发展阶段(2006-2012年)第23页
    (二) 发展现状及评价第23-25页
        1.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实现飞跃第23-24页
        2. 稳步发展社会事业,民生得到切实改善第24页
        3. “两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第24页
        4. 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第24-25页
    (三)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25-27页
        1. 战略定位不明晰第25页
        2. 资源约束趋紧第25页
        3. 可用财力不足第25-26页
        4. 优惠政策淡化第26页
        5. 竞争日益激烈第26页
        6. 创新能力不强第26-27页
    (四)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新机遇第27-29页
        1. 外商投资和产业转移出现新动向第27页
        2. 中部崛起战略加快释放政策红利第27-28页
        3. 城镇化进入加速阶段提供历史机遇第28页
        4. 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指出发展方向第28-29页
四、武汉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设计第29-38页
    (一) 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第29-30页
        1. 优化结构,转变方式第29页
        2. 创新驱动,绿色增长第29页
        3. 扩大开放,内外并举第29-30页
        4. 深化改革,增强活力第30页
        5. 区域联动,合作发展第30页
    (二)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第30-32页
        1. 建设全国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第31-32页
        2. 建设武汉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第32页
        3. 建设中部地区集约经济和低碳经济示范区第32页
        4. 建设兴业宜居的城市新区第32页
    (三) 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布局第32-34页
        1. 沌口主城组团第33页
        2. 枫树全力组团第33页
        3. 军山组团第33页
        4. 黄陵组团第33页
        5. 共建区组团第33-34页
    (四)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第34-38页
五、武汉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第38-45页
    (一) 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发展动力第38-39页
        1.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第38页
        2. 改革行政体制,探索管理新模式第38页
        3. 扩大内外开放,提升开放水平第38-39页
        4. 加强区域合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第39页
    (二) 推进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结构第39-40页
        1. 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第39页
        2. 积极扶持引导和培育产业集群第39-40页
        3. 延伸产业链,加快发展高端产业第40页
    (三) 健全政策支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40-41页
        1. 培育创新主体第40页
        2. 优化创新环境第40页
        3. 关键环节突破第40-41页
        4. 保护知识产权第41页
    (四) 发展循环经济,强化生态环保低碳发展第41-42页
        1. 强化生态环保综合管理第41页
        2. 完善支持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保障体系第41-42页
        3. 做好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配套服务第42页
    (五) 科学制定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第42-43页
        1. 合理制定规划第42页
        2. 盘活存量用地第42页
        3. 进行集约开发第42-43页
        4. 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考核机制第43页
    (六)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开发区第43-45页
        1. 切实做好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第43页
        2.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第43页
        3. 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第43-44页
        4. 完善提升城市公共服务第44-45页
结束语第45-47页
    1. 着眼于效益和速度的有机结合第45页
    2. 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45页
    3. 着眼于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第45-46页
    4. 着眼于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色金属行业对关联行业的影响分析--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
下一篇:日照港住宅物业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