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关键概念简介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1.5 成果形式 | 第13-14页 |
第二章 ROOTKIT 检测核心技术 | 第14-27页 |
2.1 ROOTKIT 进程相关检测技术 | 第14-23页 |
2.1.1 进程信息的枚举 | 第14-19页 |
2.1.2 进程结束 | 第19-20页 |
2.1.3 进程中线程信息的枚举 | 第20页 |
2.1.4 线程结束 | 第20-21页 |
2.1.5 进程中模块信息枚举 | 第21-23页 |
2.1.6 进程模块卸载 | 第23页 |
2.2 调度钩子的检测与恢复 | 第23-26页 |
2.2.1 FSD 的钩子检测与恢复 | 第23-24页 |
2.2.2 TCPIP 的钩子检测与恢复 | 第24-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第27-35页 |
3.1 需求分析概述 | 第27-28页 |
3.2 系统问题分析 | 第28-32页 |
3.2.1 系统加载模块的信息枚举技术 | 第28-29页 |
3.2.2 系统服务的信息枚举技术 | 第29-32页 |
3.3 功能性需求 | 第32-33页 |
3.4 非功能性需求 | 第33页 |
3.5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 第33-3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ROOTKIT 检测与防御软件的设计 | 第35-42页 |
4.1 系统模块划分 | 第35-37页 |
4.2 系统的总体架构 | 第37-38页 |
4.3 内核功能模块设计 | 第38页 |
4.4 应用层与内核通信模块设计 | 第38-39页 |
4.5 应用层显示模块设计 | 第39-40页 |
4.6 系统运行时流程 | 第40-4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软件实现 | 第42-70页 |
5.1 软件实现 | 第42-43页 |
5.1.1 软件编译环境 | 第42页 |
5.1.2 软件实现功能 | 第42-43页 |
5.2 内核钩子检测及恢复 | 第43-53页 |
5.2.1 SSDT 的钩子检测与恢复 | 第43-46页 |
5.2.2 SHADOWSSDT 的钩子检测与恢复 | 第46-47页 |
5.2.3 IDT 的钩子检测与恢复 | 第47-49页 |
5.2.4 NTOS 模块的钩子检测与恢复 | 第49-50页 |
5.2.5 OBJECT 钩子检测与恢复 | 第50-53页 |
5.3 KIFASTCALLENTRY 函数的使用 | 第53-55页 |
5.4 系统过滤框架的搭建 | 第55-58页 |
5.5 行为过滤规则的实现 | 第58-60页 |
5.6 进程管理实现 | 第60-69页 |
5.6.1 内核钩子检测实现 | 第62-65页 |
5.6.2 内核钩子调度检测实现 | 第65-68页 |
5.6.3 其它检测实现 | 第68-69页 |
5.6.4 主动防御实现 | 第6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软件测试 | 第70-77页 |
6.1 软件测试环境 | 第70页 |
6.2 功能测试 | 第70-75页 |
6.2.1 进程管理测试 | 第70-71页 |
6.2.2 内核钩子检测测试 | 第71-72页 |
6.2.3 内核调度钩子检测测试 | 第72-73页 |
6.2.4 其它检测测试 | 第73-74页 |
6.2.5 主动防御测试 | 第74-75页 |
6.2.6 功能测试结果 | 第75页 |
6.3 性能测试 | 第75-76页 |
6.4 相关软件比较 | 第76页 |
6.5 本章总结 | 第76-7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8页 |
7.1 小结 | 第77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