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航收益管理策略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2-14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4页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概念 | 第16-23页 |
2.1 收益管理相关的理论 | 第16-18页 |
2.1.1 市场分析预测 | 第16-17页 |
2.1.2 价格策略 | 第17页 |
2.1.3 存量控制 | 第17-18页 |
2.2 消费者行为及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2.2.1 消费者行为的概念 | 第18-19页 |
2.2.2 消费者行为研究对营销策略的影响 | 第19-21页 |
2.3 航空公司收益管理水平的主要衡量指标 | 第21-23页 |
第3章 航空公司视角的收益管理策略分析 | 第23-33页 |
3.1 影响收益管理的宏观因素 | 第23-26页 |
3.1.1 政策环境 | 第23页 |
3.1.2 经济环境 | 第23-25页 |
3.1.3 技术环境 | 第25页 |
3.1.4 社会文化 | 第25-26页 |
3.2 影响收益管理的竞争因素 | 第26-27页 |
3.3 影响收益管理的内部因素 | 第27-29页 |
3.3.1 航线与时刻资源 | 第27-28页 |
3.3.2 销售策略的制定和执行 | 第28页 |
3.3.3 组织结构和人才队伍建设 | 第28-29页 |
3.4 影响收益管理的策略因素 | 第29-33页 |
3.4.1 山航旅客市场的整体特征 | 第30-31页 |
3.4.2 山航不同航线的市场特征 | 第31-32页 |
3.4.3 对收益管理的策略建议 | 第32-33页 |
第4章 消费者视角的收益管理策略分析 | 第33-47页 |
4.1 民航旅客选择行为特征分析 | 第33-37页 |
4.1.1 旅客年龄特征 | 第33页 |
4.1.2 旅客出行目的 | 第33-34页 |
4.1.3 旅客旅行频率 | 第34-35页 |
4.1.4 旅客购票时间行为特征 | 第35-36页 |
4.1.5 旅客购票的考虑因素 | 第36页 |
4.1.6 购票方式及购票渠道 | 第36-37页 |
4.2 民航客运细分市场的划定及其特征 | 第37-41页 |
4.2.1 公商务旅行市场 | 第37-38页 |
4.2.2 休闲旅行市场 | 第38页 |
4.2.3 高票价旅客市场 | 第38-41页 |
4.3 消费者视角下收益管理策略建议 | 第41-42页 |
4.4 山航旅客的市场细分及收益管理策略 | 第42-47页 |
4.4.1 旅客购票时间行为的特征 | 第42-43页 |
4.4.2 旅客购票折扣分布的特征 | 第43-44页 |
4.4.3 航旅客的细分市场及相应收益管理策略 | 第44-47页 |
第5章 信息技术视角的收益管理策略分析 | 第47-57页 |
5.1 收益管理系统的作用和价值 | 第47-48页 |
5.2 山航收益管理系统 | 第48-53页 |
5.2.1 目前使用的收益管理系统 | 第48-49页 |
5.2.2 收益管理系统的不足 | 第49页 |
5.2.3 舱位管理系统的改进设计 | 第49-50页 |
5.2.4 设计方案的说明 | 第50-51页 |
5.2.5 舱位调整系数应用实例 | 第51-52页 |
5.2.6 局限性及改进方向 | 第52-53页 |
5.3 收益管理系统使用中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 第53-57页 |
5.3.1 整个公司的“收益管理”文化 | 第53-54页 |
5.3.2 提高数据质量 | 第54页 |
5.3.3 注重市场调研与预测 | 第54-55页 |
5.3.4 季节、假日及团体旅客管理 | 第55-5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57页 |
6.2 本文创新点 | 第57页 |
6.2.1 经营指标相关性的测算 | 第57页 |
6.2.2 旅客时间行为-折扣分布矩阵的建立 | 第57页 |
6.2.3 收益管理模型的设计 | 第57页 |
6.3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