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中国人口多属性预测研究暨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政策仿真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绪论第19-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9-22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2-24页
        1.2.1 研究目的第22-24页
        1.2.2 研究意义第24页
    1.3 研究思路、框架第24-27页
        1.3.1 研究思路第24-26页
        1.3.2 研究框架第26-27页
    1.4 创新与不足第27-29页
        1.4.1 创新点第27-28页
        1.4.2 不足之处第28-29页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29-45页
    2.1 理论基础第29-33页
        2.1.1 人口转变理论第29-30页
        2.1.2 长寿与健康的理论假说第30-31页
        2.1.3 社会保险的基础理论第31-33页
    2.2 文献综述第33-39页
        2.2.1 人口预测相关文献第33-35页
        2.2.2 人口的健康与长寿第35-37页
        2.2.3 长期照护相关概念第37-39页
        2.2.4 长期照护国际经验第39页
    2.3 我国的政策演进第39-42页
        2.3.1 养老及健康领域的规划第40-41页
        2.3.2 户籍、城镇化、生育政策第41-42页
    2.4 小结第42-45页
3 数据与方法第45-59页
    3.1 数据第45-48页
        3.1.1 普查和年鉴数据第45页
        3.1.2 微观调查数据第45-47页
        3.1.3 政务系统数据第47页
        3.1.4 国际比较数据第47-48页
    3.2 方法第48-58页
        3.2.1 人口预测模型第48-50页
        3.2.2 Lee-Carter-MY模型第50-56页
        3.2.3 纵贯数据分析法第56-57页
        3.2.4 公共政策仿真法第57-58页
    3.3 小结第58-59页
4 中国人口多属性预测模型构建第59-99页
    4.1 基础人口修正第59-63页
        4.1.1 低龄人口漏报率评估第59-63页
        4.1.2 人口年龄别死亡率修正第63页
    4.2 出生第63-69页
        4.2.1 生育水平与出生性别比第63-68页
        4.2.2 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第68-69页
    4.3 死亡第69-71页
        4.3.1 死亡率基础数据预处理第69-70页
        4.3.2 Lee-Carter-MY预测结果第70-71页
    4.4 迁移第71-75页
        4.4.1 城镇化率第71-73页
        4.4.2 年龄别迁移模式第73-74页
        4.4.3 国际迁移第74-75页
    4.5 老人的健康与失能状态第75-84页
        4.5.1 “六普”标准第75-77页
        4.5.2 SSAPUR标准第77-78页
        4.5.3 失能率的变化趋势第78-83页
        4.5.4 健康期望余命及其变化趋势第83-84页
    4.6 人口预测结果第84-93页
        4.6.1 总人口第84-85页
        4.6.2 城乡人口第85-86页
        4.6.3 出生与死亡人口第86-88页
        4.6.4 老龄化指标第88-90页
        4.6.5 人口金字塔第90页
        4.6.6 与联合国预测对比第90-92页
        4.6.7 失能人口第92-93页
    4.7 小结第93-99页
        4.7.1 人口结构的“新常态”第93-95页
        4.7.2 人口发展的两个重要拐点第95-96页
        4.7.3 失能老人的特征变化趋势第96-99页
5 中国长期照护政策路径选择第99-115页
    5.1 国际经验第99-106页
        5.1.1 德国第99-101页
        5.1.2 日本第101-104页
        5.1.3 台湾地区第104-106页
    5.2 我国的探索第106-111页
        5.2.1 社会补贴与救助制度第107-108页
        5.2.2 上海“医养结合”的长期照护模式第108-109页
        5.2.3 青岛“医养结合”的长期照护模式第109-111页
    5.3 小结第111-115页
        5.3.1 国外的经验教训第111-112页
        5.3.2 我国政策的现状第112-113页
        5.3.3 我国长期照护政策的路径选择第113-115页
6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政策仿真第115-139页
    6.1 仿真说明第115-117页
    6.2 参数说明第117-126页
        6.2.1 青岛的实践第117-118页
        6.2.2 人口参数第118-122页
        6.2.3 经济参数第122-124页
        6.2.4 制度参数第124-126页
    6.3 仿真及结果第126-136页
        6.3.1 需求量——失能老人对应的护理成本第126-127页
        6.3.2 供给量——医保基金总量及趋势第127-129页
        6.3.3 供需关系——医保基金的开销与节约第129-134页
        6.3.4 加入个人缴费的情景分析第134-136页
    6.4 小结第136-139页
7 结论与建议第139-149页
    7.1 主要结论第139-142页
    7.2 政策建议第142-145页
    7.3 研究局限性第145-149页
8 参考文献第149-161页
9 附录第161-16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169-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RCS模型视角下中小学教师培训微课程的设计研究
下一篇:长链非编码RNA MT1JP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