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转动机件论文--轴承论文--滚动轴承论文

约束独立分量和多小波分析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3-15页
    1.2 独立分量分析方法研究及其应用现状第15-19页
    1.3 多小波变换方法研究及其应用现状第19-20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0-23页
第二章 基于方波参考信号的约束独立分量分析研究及应用第23-51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独立分量分析基本理论第23-32页
        2.2.1 基础理论第23-24页
        2.2.2 ICA数学模型第24-25页
        2.2.3 ICA的基本假设第25页
        2.2.4 ICA估计原理及预处理第25-29页
        2.2.5 基于非高斯性的ICA算法第29-32页
    2.3 约束独立分量分析第32-38页
        2.3.1 约束独立分量分析的优越性第32页
        2.3.2 CICA基本原理第32-34页
        2.3.3 参考信号的建立第34页
        2.3.4 信号间的相似性测度第34-35页
        2.3.5 5阶收敛的牛顿迭代法第35-38页
    2.4 仿真分析第38-41页
    2.5 试验验证第41-50页
        2.5.1 内圈故障数据分析第44-46页
        2.5.2 滚动体故障数据分析第46-50页
    2.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基于轴承故障模型的约束独立分量分析研究及应用第51-65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方法介绍第51-52页
        3.2.1 参考信号的选取第51页
        3.2.2 滚动轴承故障信号模型第51-52页
    3.3 仿真分析第52-57页
        3.3.1 滚动轴承外圈故障仿真分析第52-55页
        3.3.2 滚动轴承内圈故障仿真分析第55-57页
    3.4 试验验证第57-64页
        3.4.1 外圈故障数据分析第57-60页
        3.4.2 滚动体故障数据分析第60-62页
        3.4.3 内圈故障数据分析第62-64页
    3.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四章 约束健壮独立分量分析研究及应用第65-85页
    4.1 引言第65页
    4.2 改进的基于峭度的对比函数第65-66页
    4.3 最优步长迭代技术第66-67页
    4.4 仿真信号分析第67-71页
    4.5 试验验证第71-84页
        4.5.1 凯斯西储大学轴承试验中心滚动轴承数据分析第71-75页
        4.5.2 实测滚动轴承故障数据分析第75-84页
    4.6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五章 多小波预处理的约束独立分量分析研究及应用第85-106页
    5.1 引言第85页
    5.2 理论基础第85-91页
        5.2.1 小波变换第85-86页
        5.2.2 小波变换的Mallat算法第86-87页
        5.2.3 多小波变换第87-88页
        5.2.4 多小波变换的预处理第88-89页
        5.2.5 多小波降噪第89-91页
    5.3 仿真分析第91-93页
    5.4 试验验证第93-105页
        5.4.1 凯斯西储大学轴承试验中心滚动轴承数据分析第93-98页
        5.4.2 实测滚动轴承故障数据分析第98-105页
    5.5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六章 自适应冗余提升多小波包研究及应用第106-118页
    6.1 引言第106页
    6.2 冗余提升原理第106-112页
        6.2.1 提升小波原理第106-107页
        6.2.2 自适应冗余提升框架第107-109页
        6.2.3 自适应冗余提升多小波包变换第109-111页
        6.2.4 多小波后处理第111-112页
        6.2.5 算法流程第112页
    6.3 仿真分析第112-114页
    6.4 试验验证第114-117页
        6.4.1 滚动轴承内圈和滚动体复合故障分析第114-115页
        6.4.2 滚动轴承外圈和滚动体复合故障分析第115-117页
    6.5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8-121页
    7.1 全文工作总结第118-119页
    7.2 研究展望第119-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36-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干气密封端面型槽仿生设计理论与实验研究
下一篇:加工处理对花生致敏原的影响及其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