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前言 | 第7-8页 |
一、商业秘密的内涵及外延 | 第8-17页 |
(一) 商业秘密的定义 | 第8-11页 |
1. 国际条约的界定 | 第9-10页 |
2. 部分发达国家法律的界定 | 第10页 |
3. 我国对于商业秘密的界定 | 第10-11页 |
(二) 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 | 第11-15页 |
1. TRIPS 的规定 | 第11-12页 |
2. 各种关于商业秘密构成要件的学说 | 第12-14页 |
3. 我国的归定及评析 | 第14-15页 |
(三) 商业秘密的范围 | 第15-17页 |
1. 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 第15-16页 |
2. 拓展范围的应然性 | 第16-17页 |
二、商业秘密权利概述 | 第17-23页 |
(一) 商业秘密权的权属性质 | 第18-21页 |
1. 人格权说 | 第18页 |
2. 信息权说 | 第18-19页 |
3. 企业权说 | 第19页 |
4. 财产权说 | 第19-20页 |
5. 知识产权说 | 第20-21页 |
6. 全新的权利类型 | 第21页 |
7. TRIPS 的规定 | 第21页 |
(二) 商业秘密权的权利特征 | 第21-23页 |
1. 实际独占性 | 第22页 |
2. 相对专有性 | 第22页 |
3. 不限地域性 | 第22-23页 |
4. 保护期不定 | 第23页 |
三、侵犯商业秘密权的行为之认定 | 第23-30页 |
(一) 侵犯商业秘密权行为概述 | 第23-24页 |
1. 非法的客观行为 | 第23-24页 |
2. 故意或重大过失的主观态度 | 第24页 |
3. 发生损害事实 | 第24页 |
4. 非法行为与受害人损害发生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 第24页 |
(二) 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类型 | 第24-28页 |
1. 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合法所有之商业秘密 | 第24-26页 |
2. 披露、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他人商业秘密 | 第26页 |
3. 非法披露、使用、许可他人使用合法获取的商业秘密 | 第26-27页 |
4. 第三人的侵权行为 | 第27-28页 |
(三) 商业秘密侵权认定之阻却 | 第28-30页 |
1. 反向工程 | 第28-29页 |
2. 独立开发 | 第29页 |
3. 公权强制 | 第29页 |
4. 强制披露 | 第29-30页 |
四、商业秘密权利救济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30-35页 |
(一) 商业秘密权利立法保护的基本类型 | 第30-31页 |
1. 民法、行政法、刑法等法律分散保护 | 第30-31页 |
2. 专门立法保护 | 第31页 |
(二) 商业秘密权利救济制度 | 第31-35页 |
1. 英美法系国家的救济制度 | 第31-33页 |
2. 大陆法系国家的救济制度 | 第33页 |
3. TRIPS 规定的救济制度 | 第33-34页 |
4. 我国的救济制度 | 第34-35页 |
五、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现状及其完善 | 第35-44页 |
(一) 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现状 | 第35-38页 |
(二) 对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完善建议 | 第38-44页 |
1. 明确商业秘密的概念 | 第38-39页 |
2. 细化侵权救济规范 | 第39-42页 |
3. 规范行政机关执法行为 | 第42-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