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理论研究基础 | 第19-25页 |
2.1 内部控制理论 | 第19-23页 |
2.1.1 内部控制的含义 | 第19页 |
2.1.2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2.1.3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要素 | 第20-21页 |
2.1.4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 第21-22页 |
2.1.5 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 | 第22-23页 |
2.2 财务内部控制理论 | 第23-25页 |
2.2.1 财务内部控制的含义 | 第23页 |
2.2.2 财务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3-24页 |
2.2.3 财务内部控制与会计控制和内部控制的关系 | 第24-25页 |
第3章 T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第25-33页 |
3.1 T公司概况 | 第25页 |
3.2 T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第25-33页 |
3.2.1 T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第25-27页 |
3.2.2 T公司风险评估分析 | 第27-28页 |
3.2.3 T公司财务控制活动分析 | 第28-31页 |
3.2.4 T公司信息与沟通分析 | 第31-32页 |
3.2.5 T公司内部监督分析 | 第32-33页 |
第4章 T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33-41页 |
4.1 内部环境存在不科学的问题 | 第33页 |
4.1.1 财务职能定位不科学 | 第33页 |
4.1.2 人力资源管理执行不到位 | 第33页 |
4.2 风险没有进行全面评估的问题 | 第33-34页 |
4.3 财务控制活动存在不规范问题 | 第34-37页 |
4.3.1 预算管理未严格按照内部控制要求执行 | 第34页 |
4.3.2 资金管理存在多处漏洞 | 第34-35页 |
4.3.3 没有对汇率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 第35页 |
4.3.4 税务管理存在先开票后审批的现象 | 第35-36页 |
4.3.5 成本核算不准确 | 第36页 |
4.3.6 费用报销审核不严 | 第36页 |
4.3.7 资产管理在盘点记录和处置方面存在缺陷 | 第36-37页 |
4.3.8 会计档案移交和借阅不够规范 | 第37页 |
4.4 信息系统存在规划不科学且集成程度较低的问题 | 第37-38页 |
4.5 审计体系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 第38-41页 |
4.5.1 审计计划随意性较大 | 第38页 |
4.5.2 审计部门职责不清晰 | 第38页 |
4.5.3 审计体系管控模式不合理 | 第38-39页 |
4.5.4 信息化审计能力不强 | 第39-41页 |
第5章 T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完善的措施 | 第41-71页 |
5.1 完善T公司内部控制环境 | 第41-47页 |
5.1.1 完善T公司财务职能定位 | 第41-42页 |
5.1.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执行 | 第42-47页 |
5.2 建立全面风险评估机制 | 第47页 |
5.3 规范T公司财务控制活动 | 第47-64页 |
5.3.1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 第47-52页 |
5.3.2 弥补资金管理漏洞 | 第52-56页 |
5.3.3 重视对汇率风险的管控 | 第56-57页 |
5.3.4 杜绝先开票后审批 | 第57-58页 |
5.3.5 细化成本核算 | 第58-61页 |
5.3.6 严格审核费用报销 | 第61页 |
5.3.7 对资产的盘点的差异进行分析和处理 | 第61-62页 |
5.3.8 加强会计档案管理 | 第62-64页 |
5.4 完善信息系统的规划和集成 | 第64-68页 |
5.5 提高内部审计能力 | 第68-71页 |
5.5.1 合理编制审计计划 | 第68页 |
5.5.2 重新评估审计部门职能定位 | 第68-69页 |
5.5.3 调整审计体系管控模式 | 第69-70页 |
5.5.4 加强信息化审计力量 | 第70-7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