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各类型建筑的钢结构论文--大跨度钢结构论文

某火车站无站台柱大跨钢结构雨棚改造项目静力与动力响应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绪论第12-21页
    1.1 前言第12页
    1.2 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与应用第12-17页
        1.2.1 发展历史第12-13页
        1.2.2 大跨度空间结构的主要形式及特点第13-16页
        1.2.3 大跨度空间结构理论分析的发展第16-17页
    1.3 工程研究背景第17-19页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雨棚改造监测方案设计与数据分析第21-35页
    2.1 工程概况第21-23页
        2.1.1 既有雨棚结构概况第21-23页
    2.2 雨棚改造方案概述第23-24页
        2.2.1 增加B轴格构柱高度和加设拉索第23页
        2.2.2 减小桁架上部屋面板开洞范围第23-24页
    2.3 雨棚监测方案设计第24-34页
        2.3.1 监测点与监测内容的确定第24-25页
        2.3.2 监测仪器及其工作原理第25-28页
        2.3.3 桁架杆件监测数据及监测结果第28-30页
        2.3.4 桁架监测点应力变化图第30-31页
        2.3.5 拉索索力的测定第31-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改造前后大跨钢结构雨棚有限元建模分析第35-45页
    3.1 有限元法概述第35-36页
        3.1.1 有限元法原理第35页
        3.1.2 有限元法应用第35-36页
    3.2 改造前后大跨钢结构雨棚模型建模方案第36-40页
        3.2.1 桁架结构、檩条、系杆与支撑杆件单元类型选取第36-37页
        3.2.2 预应力钢拉索结构单元类型选取第37页
        3.2.3 桁架间格构柱的简化与单元类型选取第37-38页
        3.2.4 各榀钢架间屋面板结构的模拟第38-39页
        3.2.5 雨棚各构件材料性能分析第39-40页
    3.3 既有火车站大跨钢结构雨棚模型建立第40-42页
        3.3.1 创建几何模型第40-41页
        3.3.2 模型划分网格第41-42页
    3.4 改造后火车站大跨钢结构雨棚模型建立第42-43页
        3.4.1 创建几何模型第42-43页
        3.4.2 模型划分网格第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4章 改造前后大跨钢结构雨棚静力计算与分析第45-63页
    4.1 既有火车站大跨钢结构雨棚静力计算第45-50页
        4.1.1 荷载的组合与施加第45-47页
        4.1.2 约束的施加第47-48页
        4.1.3 预应力的模拟与施加第48页
        4.1.4 结果的查看与受力特征分析第48-50页
    4.2 改造后火车站大跨钢结构雨棚静力计算第50-53页
        4.2.1 荷载的组合与施加第51页
        4.2.2 约束的施加第51页
        4.2.3 预应力的模拟与施加第51-52页
        4.2.4 结果的查看与受力特征分析第52-53页
    4.3 数值模拟数据与监测数据的对比与分析第53-61页
        4.3.1 雨棚AB跨桁架上监测点对应改造前后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与总结第54-56页
        4.3.2 雨棚BC跨桁架上监测点对应改造前后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与总结第56-58页
        4.3.3 改造前后雨棚B、C轴格构柱预应力拉索索力检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第58-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5章 改造前后大跨钢结构雨棚地震响应时程分析第63-81页
    5.1 地震时程分析模拟资料第63-66页
        5.1.1 地震作用设计资料第63页
        5.1.2 地震波的选取第63-64页
        5.1.3 求解方法的选择第64-66页
    5.2 改造前大跨钢结构雨棚地震时程分析第66-73页
        5.2.1 结构模态分析第66-68页
        5.2.2 结构阻尼比的确定第68页
        5.2.3 时程分析计算结果第68-73页
    5.3 改造后大跨钢结构雨棚地震时程分析第73-79页
        5.3.1 结构模态分析第73-74页
        5.3.2 结构阻尼比的确定第74-75页
        5.3.3 时程分析计算结果第75-79页
    5.4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8页
致谢第88-89页
个人简历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适灾韧性理念下城市社区灾害脆弱性及减灾优化方法研究
下一篇: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