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低砷品种的筛选以及OsPTR7基因功能的鉴定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缩写符号的中英文含义对照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7页
    1 砷污染现状及对人体的危害第13页
    2 环境中砷的分布及存在形态第13-15页
        2.1 自然环境中砷的分布第13-14页
        2.2 耕地土壤中砷的形态以及分布第14-15页
    3 水稻砷污染的现状以及水稻对砷的吸收转运研究进展第15-23页
        3.1 水稻砷污染的现状第15-16页
        3.2 砷在水稻籽粒中的形态及分布第16-17页
        3.3 水稻对As(Ⅲ)的吸收运输机制第17-20页
        3.4 水稻As(Ⅴ)吸收运输机制第20-21页
        3.5 水稻DMA吸收运输机制第21-23页
    4 OsPTR7基因的功能第23-25页
        4.1 植物PTR家族基因的研究进展第23-24页
        4.2 OsPTR7基因与As的关联性分析第24-25页
    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5-27页
第二章 比较24个水稻品种地上部和根中砷的累积第27-37页
    1 材料及方法第27-30页
        1.1 材料第27-28页
        1.2 水培育苗第28页
        1.3 水培处理第28-29页
        1.4 样品收获及消解第29页
        1.5 根吸收率和地上部/根的转运率计算第29页
        1.6 砷含量的测定第29-3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0-33页
        2.1 24个水稻品种鲜重比较第30-31页
        2.2 24个水稻品种地上部以及根中砷含量的比较第31-32页
        2.3 24个水稻品种的根吸收率以及地上部/根的转运率第32-33页
    3 讨论第33-37页
        3.1 大田初筛的高低砷的水稻在水培试验中差异缩小第33-34页
        3.2 不同品种的水稻吸收、积累砷的能力分析第34-37页
第三章 24个水稻品种籽粒中砷含量的分析第37-49页
    1 材料方法第37-40页
        1.1 材料第37-38页
        1.2 育苗第38页
        1.3 盆栽试验的设计第38-39页
        1.4 盆栽管理第39页
        1.5 水稻收获第39页
        1.6 大田试验第39页
        1.7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9-4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0-47页
        2.1 不同环境中种植的24个水稻品种稻草中As含量分析第40-41页
        2.2 不同环境中种植的24个水稻品种籽粒中As含量分析第41-42页
        2.3 不同环境种植的水稻As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第42-45页
        2.4 水稻稻草As含量与籽粒As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第45-47页
    3 讨论第47-49页
第四章 OsPTR7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第49-6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9-53页
        1.1 材料第49页
        1.2 基因结构分析第49页
        1.3 OsPTR7与家族其他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第49页
        1.4 OsPTR7基因的跨膜结构预测以及基因芯片分析第49-50页
        1.5 OsPTR7基因在水稻根和地上部的表达第50页
        1.6 OsPTR7基因响应不同形态As的表达结果第50-51页
        1.7 As(Ⅲ)处理条件下不同时间点OsPTR7基因的表达第51页
        1.8 亚细胞定位第51-5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3-59页
        2.1 OsPTR7基因结构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第53-54页
        2.2 OsPTR7跨膜结构预测第54-55页
        2.3 通过数据库获得的OsPTR7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第55-56页
        2.4 OsPTR7基因在根和地上部中的表达第56-57页
        2.5 OsPTR7基因对不同砷形态的响应第57-58页
        2.6 As(Ⅲ)诱导下不同时间OsPTR7基因的表达第58页
        2.7 亚细胞定位第58-59页
    3 讨论第59-61页
第五章 osptr7突变株的鉴定和OsPTR7表达结果分析第61-6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1-62页
        1.1 水稻osptr7突变株的材料的来源第61页
        1.2 osptr7突变株的鉴定第61-6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2-64页
        2.1 osptr7纯合突变株的鉴定第62-63页
        2.2 OsPTR7基因在突变株中的表达第63-64页
    3 讨论第64-67页
第六章 OsPTR7基因敲除后对水稻砷积累的影响第67-81页
    1 试验材料第67-68页
        1.1 水稻第67页
        1.2 育苗第67-68页
    2 试验方法第68-70页
        2.1 DMA吸收试验第68页
        2.2 As(Ⅲ)吸收试验第68页
        2.3 木质部汁液收集第68页
        2.4 叶片吸收试验第68-69页
        2.5 总As的提取以及As总量的测定第69页
        2.6 氮含量的测定第69页
        2.7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第69页
        2.8 盆栽试验育苗、管理和收获第69-70页
        2.9 大田试验第70页
        2.10 数据分析第70页
    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70-78页
        3.1 OsPTR7基因敲除后水稻DMA含量有降低的趋势第70-71页
        3.2 OsPTR7基因没有参与木质部或韧皮部转运DMA的过程第71-73页
        3.3 osptr7突变株与野生型积累As(Ⅲ)无差异第73-74页
        3.4 OsPTR7基因的敲除对水稻N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第74-76页
        3.5 海南大田试验籽粒、稻壳和穗梗中As含量分析第76-77页
        3.6 盆栽试验籽粒As含量分析第77-78页
    4 讨论第78-81页
全文总结第81-83页
创新点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5页
致谢第95-97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豆品种稳定性与适应性分析及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csda1亚细胞定位和RxLR效应因子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