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施工论文--施工组织与技术管理论文

铁路项目合同变更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第10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16页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6-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页
        1.4.2 硏究方法第16-18页
第2章 铁路施工合同变更的风险分析和分类第18-25页
    2.1 铁路施工项目概述和承包方式第18-20页
        2.1.1 铁路项目的特点第18-19页
        2.1.2 铁路施工的承包方式第19-20页
    2.2 铁路工程合同风险管理第20-21页
        2.2.1 风险管理的定义第20-21页
        2.2.2 风险管理的流程第21页
    2.3 铁路合同变更的概述和分类第21-24页
        2.3.1 铁路变更概述第21-23页
        2.3.2 铁路合同变更的原因第23页
        2.3.3 铁路合同变更的分类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合同变更风险识别与评价第25-38页
    3.1 铁路施工合同变更的风险识别第25-29页
        3.1.1 变更风险识别的原则第25页
        3.1.2 常用风险识别方法第25-26页
        3.1.3 铁路施工通用合同的风险识别第26-29页
    3.2 铁路施工合同变更风险的评价体系建立第29-33页
    3.3 铁路施工合同变更风险评价模型第33-37页
        3.3.1 风险评价常用方法第33-35页
        3.3.2 层次分析法原理和应用步骤第35-36页
        3.3.3 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和应用步骤第36-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新建前阳至庄河段线DT1标段案例分析第38-59页
    4.1 案例简介第38-42页
        4.1.1 总体概述第38-39页
        4.1.2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第39页
        4.1.3 水文地质第39页
        4.1.4 地震动参数第39页
        4.1.5 气温气象第39-40页
        4.1.6 工程建设资源条件第40-41页
        4.1.7 工程总体及专业特点第41-42页
        4.1.8 控制工程第42页
    4.2 风险识别和评价指标体系第42-46页
        4.2.1 铁路施工合同专用条款风险识别第42-46页
        4.2.2 项目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第46页
    4.3 新建前阳至庄河段线DT1标段承包人合同风险评价第46-52页
        4.3.1 构建评价模型的判断矩阵第46-49页
        4.3.2 各准则层的权重的计算第49-50页
        4.3.3 评语集的建立第50-51页
        4.3.4 隶属矩阵的确定第51-52页
        4.3.5 模糊综合评价第52页
    4.4 案例合同变更风险对策第52-58页
        4.4.1 合同变更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第52-53页
        4.4.2 合同变更风险控制的职责划分和程序第53-56页
        4.4.3 案例合同变更风险对策第56-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结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致谢第67-68页
个人简历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轨道交通杂散电流作用下钢筋腐蚀疲劳性能研究
下一篇:不对称高压脉冲轨道电路的应用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