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诗中的儿童形象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5页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三) 关于“儿童” | 第11-15页 |
一、陆游诗中儿童形象的类型特征 | 第15-29页 |
(一) 陆游作为家庭长者描写的儿童形象 | 第15-19页 |
1、天真稚气的儿孙 | 第15-16页 |
2、聪颖早慧的儿孙 | 第16-18页 |
3、过早夭折的稚孙 | 第18-19页 |
(二) 陆游作为旁人身份描写的儿童形象 | 第19-29页 |
1、勤劳热忱的儿童形象 | 第19-23页 |
2、活泼顽皮的儿童形象 | 第23-26页 |
3、乐于学习的儿童形象 | 第26-27页 |
4、命运多蹇的儿童形象 | 第27-29页 |
二、陆游诗中儿童形象的艺术表现 | 第29-45页 |
(一) 注重动作描写 | 第29-36页 |
1、通过动作描写展现儿童情态 | 第29-32页 |
2、通过动作描写刻画儿童心理 | 第32-36页 |
(二) 注重形象对比与对举 | 第36-42页 |
1、儿童形象与老人形象的对比 | 第36-39页 |
2、儿童形象与官吏形象的对比 | 第39页 |
3、儿童形象与妇女形象的对举 | 第39-42页 |
(三) 注重环境渲染 | 第42-45页 |
三、陆游诗中儿童形象的意蕴内涵 | 第45-78页 |
(一) 生活现实的折射 | 第45-57页 |
1、儿童是农村生活的体验者 | 第46-49页 |
2、儿童是人生苦难的承担者 | 第49-51页 |
3、儿童是民俗风情的展现者 | 第51-57页 |
(二) 教育观念的表达 | 第57-66页 |
1、莫改家传折角巾 | 第58-59页 |
2、长成勉作功名计 | 第59-62页 |
3、布衣未必愧公卿 | 第62-66页 |
(三) 人生理想的寄托 | 第66-78页 |
1、对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 | 第68-74页 |
2、对纯真自然人性的追求 | 第74-78页 |
结语 | 第78-79页 |
附录一: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儿童形象研究综述 | 第79-87页 |
附录二:陆游诗中涉及到儿童形象描写的诗歌选录 | 第87-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