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一、贷款诈骗罪的立法演变以及探讨的意义 | 第13-15页 |
| (一)贷款诈骗罪的立法演变 | 第13-14页 |
| (二)贷款诈骗罪探讨的意义 | 第14-15页 |
| 二、贷款诈骗罪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 第15-27页 |
| (一)贷款诈骗罪的概念 | 第15页 |
| (二)贷款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 第15-27页 |
| 1.贷款诈骗罪的犯罪客体 | 第15-16页 |
| 2.贷款诈骗罪的犯罪客观方面 | 第16-19页 |
| 3.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体 | 第19-21页 |
| 4.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观方面 | 第21-27页 |
| 三、贷款诈骗罪的认定 | 第27-35页 |
| (一)贷款诈骗罪与普通民事贷款纠纷或贷款欺诈的认定 | 第27页 |
| (二)此罪与彼罪的认定 | 第27-28页 |
| 1.贷款诈骗罪与骗取贷款罪的认定 | 第27-28页 |
| 2.贷款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认定 | 第28页 |
| (三)贷款诈骗罪共同犯罪的认定 | 第28-31页 |
| (四)贷款诈骗罪停止形态的认定 | 第31-34页 |
| 1.对本罪未遂存在与否的认定 | 第31页 |
| 2.贷款诈骗罪犯罪未遂的认定 | 第31-32页 |
| 3.贷款诈骗罪犯罪预备的认定 | 第32页 |
| 4.贷款诈骗罪犯罪中止的认定 | 第32页 |
| 5.贷款诈骗罪犯罪既遂的认定 | 第32-34页 |
| (五)贷款诈骗罪的罪数形态的认定 | 第34-35页 |
| 四、贷款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 第35-39页 |
| (一)我国贷款诈骗罪刑事责任概述 | 第35页 |
| (二)贷款诈骗罪刑事责任的认定 | 第35-39页 |
| 五、国外贷款诈骗犯罪与我国贷款诈骗罪之比较及借鉴 | 第39-43页 |
| (一)国外对贷款诈骗犯罪的立法规定 | 第39页 |
| (二)我国贷款诈骗罪与国外贷款诈骗犯罪的比较及借鉴 | 第39-43页 |
| 六、贷款诈骗罪的缺陷及其完善 | 第43-47页 |
| (一)贷款诈骗罪的缺陷 | 第43-45页 |
| (二)贷款诈骗罪的完善 | 第45-47页 |
| 结语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