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神话与原始宗教论文--原始宗教论文

生态伦理视野下我国树木信仰民俗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9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6页
    1.3 论文的基本内容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第17页
        1.4.1 文献资料法第17页
        1.4.2 田野调查法第17页
        1.4.3 比较分析法第17页
    1.5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5.1 理论意义第17-18页
        1.5.2 实践意义第18页
    1.6 研究的创新点第18-19页
2. 理论背景及概念界定第19-21页
    2.1 生态伦理学理论背景第19-20页
    2.2 树木信仰第20页
    2.3 树木信仰民俗第20-21页
3. 树木信仰民俗的内容第21-31页
    3.1 树木崇拜第21-24页
        3.1.1 树木信仰与自然崇拜第21页
        3.1.2 树木信仰与生殖崇拜第21-22页
        3.1.3 树木信仰与灵魂崇拜第22-23页
        3.1.4 树木信仰与图腾崇拜第23-24页
    3.2 树木神话第24-25页
    3.3 树木禁忌第25-26页
    3.4 树木种植第26-27页
    3.5 树木文化第27-31页
        3.5.1 树木风水文化第27-28页
        3.5.2 树木文学艺术第28-29页
        3.5.3 市树与树木节第29-31页
4. 树木信仰的原因第31-37页
    4.1 对自然认识的特点第31-32页
    4.2 树木信仰的实用价值第32-33页
        4.2.1 居住价值第32页
        4.2.2 生产价值第32页
        4.2.3 食用药用价值第32-33页
        4.2.4 经济价值第33页
    4.3 树木信仰文化的象征价值第33-35页
        4.3.1 财富象征价值第33页
        4.3.2 祥瑞象征价值第33-34页
        4.3.3 长寿象征价值第34页
        4.3.4 爱情象征价值第34-35页
        4.3.5 科第官位象征价值第35页
    4.4 树木信仰的情感寄托价值第35-37页
5. 树木信仰民俗的生态伦理意义第37-42页
    5.1 有利于促进生态伦理学在我国的发展第37-38页
    5.2 有利于构建生态伦理精神第38-39页
        5.2.1 生态伦理精神的含义第38页
        5.2.2 生态伦理精神的意义第38页
        5.2.3 树木信仰民俗的生态伦理精神第38-39页
    5.3 有利于提升人们保护生态的自律自觉性第39-40页
    5.4 有利于规范人与自然相处的行为第40-42页
6. 合理利用树木信仰民俗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第42-48页
    6.1 树立生态文明自然观第42-43页
    6.2 提倡绿色的生活方式第43-44页
    6.3 提高生态文明意识第44页
    6.4 开发与保护树木信仰民俗文化第44-45页
    6.5 发展生态民俗旅游第45-48页
7. 结语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附录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延安时期毛泽东宣传工作思想研究
下一篇:巍山“甲马”的制作 、使用及宗教功能变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