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口供证据补强规则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3页
    一、选题目的第10-11页
    二、选题意义第11-12页
        (一) 理论意义第11页
        (二) 实践意义第11-12页
    三、研究方法第12-13页
        (一) 比较研究方法第12页
        (二) 文献分析方法第12页
        (三) 实证分析方法第12-13页
第一章 口供证据补强规则概述第13-19页
    一、口供证据补强规则的定义和起源第13-14页
    二、口供证据补强规则的适用前提第14-15页
    三、口供证据补强规则的内在构成第15-17页
        (一) 被补强口供的范围和对象第15-16页
        (二) 用以补强口供的证据第16页
        (三) 补强证据的证明程度第16页
        (四) 共犯口供的适用第16-17页
    四、口供证据补强规则的功能第17-19页
        (一) 担保口供的真实性第17页
        (二) 纠正过分倚重口供的倾向第17-19页
第二章 口供证据补强规则的现状第19-24页
    一、口供证据补强规则的立法现状第19-20页
    二、口供证据补强规则的司法现状第20-24页
        (一) "办案情况证明"有时被用作口供的补强证据第21-22页
        (二) 传来证据有时被用作口供的补强证据第22页
        (三) 共犯口供有时被用作其他共犯口供的补强证据第22-24页
第三章 我国口供证据补强规则存在的问题第24-30页
    一、立法上存在的问题第24-28页
        (一) 应当被补强的口供范围不明确第24-25页
        (二) 口供补强的对象不明确第25-26页
        (三) 用以补强口供的证据条件不明确第26页
        (四) 口供补强证据的证明程度不明确第26页
        (五) 共犯口供适用尚无定论第26-28页
    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28-30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口供证据补强规则的构想第30-43页
    一、完善口供证据补强规则的意义第30-32页
        (一) 采信瑕疵口供之途径第31页
        (二) 排除瑕疵口供的标尺第31-32页
        (三) 审判主体作出正确判决的前提第32页
    二、完善口供证据补强规则的内在构成第32-39页
        (一) 明确被补强口供的范围第33页
        (二) 明确口供补强的对象第33-35页
        (三) 明确口供补强证据的条件第35-36页
        (四) 明确口供补强证据的证明程度第36-38页
        (五) 明确共犯口供不能作为补强证据使用第38-39页
    三、建立口供证据补强规则案例指导制度第39-43页
        (一) 建立口供证据补强规则案例指导制度的必要性第40-41页
        (二) 建立口供证据补强规则案例指导制度的具体建议第41-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附录第48-49页
致谢第49-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湄公河次区域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
下一篇:轻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