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1页 |
1.1 选题的来源、背景和意义 | 第14-18页 |
1.1.1 选题来源 | 第14页 |
1.1.2 选题背景 | 第14-17页 |
1.1.3 选题意义 | 第17-1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8-26页 |
1.2.1 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1-24页 |
1.2.3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4-26页 |
1.2.4 文献总结 | 第26页 |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6-2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3.2 创新点 | 第27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第27-3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之路以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31-40页 |
2.1 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之路 | 第31-35页 |
2.1.1 公费医疗阶段 | 第31-32页 |
2.1.2 高校自行探索阶段 | 第32-34页 |
2.1.3 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阶段 | 第34-35页 |
2.2 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相关理论基础 | 第35-40页 |
2.2.1 医疗保险理论 | 第35-36页 |
2.2.2 社会保险理论 | 第36页 |
2.2.3 运行机制 | 第36页 |
2.2.4 公共产品理论 | 第36-37页 |
2.2.5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 第37-38页 |
2.2.6 预付制和后付制的定义 | 第38页 |
2.2.7 起付线以及最高保险限额的定义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特殊性及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概况 | 第40-47页 |
3.1 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40-41页 |
3.1.1 医疗保险制度的定义 | 第40页 |
3.1.2 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界定 | 第40-41页 |
3.2 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特殊性 | 第41-44页 |
3.3 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概况 | 第44-47页 |
3.3.1 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 | 第44页 |
3.3.2 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概况 | 第44-47页 |
第四章 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运行机制的实证分析 | 第47-77页 |
4.1 样本基本情况描述性分析 | 第47-54页 |
4.1.1 性别年龄分布状况 | 第48-50页 |
4.1.2 户口分布状况 | 第50-51页 |
4.1.3 所在学校性质分布情况 | 第51-52页 |
4.1.4 年级分布状况 | 第52页 |
4.1.5 经济来源情况 | 第52-53页 |
4.1.6 家庭收入情况 | 第53-54页 |
4.1.7 生活费状况 | 第54页 |
4.2 大学生医疗保险利用情况 | 第54-70页 |
4.2.1 是否参加医疗保险情况 | 第54-58页 |
4.2.2 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了解情况 | 第58-60页 |
4.2.3 大学生了解的医疗保险主要渠道情况 | 第60-61页 |
4.2.4 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原因分析 | 第61-62页 |
4.2.5 大学生就医选择情况及原因分析 | 第62-63页 |
4.2.6 大学生参加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意愿分析 | 第63-68页 |
4.2.7 大学生去校医院就医次数 | 第68页 |
4.2.8 大学生在校医院开具转诊单是否顺利的调查情况 | 第68-69页 |
4.2.9 医疗保险报销流程的调查结果 | 第69-70页 |
4.2.10 医疗费用支出占生活费用的比重 | 第70页 |
4.3 基于均值分析的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满意度关键指标分析 | 第70-72页 |
4.4 基于主成份分析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有关满意度分析 | 第72-77页 |
第五章 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 第77-89页 |
5.1 监督与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77-80页 |
5.1.1 监督与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77-79页 |
5.1.2 成因分析 | 第79-80页 |
5.2 医疗服务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80-84页 |
5.2.1 医疗服务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80-83页 |
5.2.2 成因分析 | 第83-84页 |
5.3 筹资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84-85页 |
5.3.1 筹资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84页 |
5.3.2 成因分析 | 第84-85页 |
5.4 偿付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85页 |
5.4.1 偿付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85页 |
5.4.2 成因分析 | 第85页 |
5.5 大学生自身层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85-89页 |
5.5.1 大学生自身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85-87页 |
5.5.2 成因分析 | 第87-89页 |
第六章 国外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运行机制以及经验 | 第89-97页 |
6.1 国外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运行机制 | 第89-94页 |
6.1.1 德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运行机制 | 第89-91页 |
6.1.2 美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运行机制 | 第91-92页 |
6.1.3 英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运行机制 | 第92-93页 |
6.1.4 新加坡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运行机制 | 第93-94页 |
6.2 国外大学生医疗保险运行机制的经验 | 第94-97页 |
第七章 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策略 | 第97-106页 |
7.1 监督与管理运行机制方面的完善策略 | 第97-101页 |
7.1.1 完善制度的监督机制 | 第97-98页 |
7.1.2 完善政府的管理机制 | 第98-99页 |
7.1.3 完善高校的管理机制 | 第99-101页 |
7.2 医疗服务供给机制方面的完善策略 | 第101-103页 |
7.2.1 提高首诊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 第101-102页 |
7.2.2 建立市级定点医院和区县定点医院的协调机制 | 第102-103页 |
7.3 筹资机制方面的完善策略 | 第103-104页 |
7.3.1 进一步降低筹资标准 | 第103页 |
7.3.2 扩大医疗保险资金来源 | 第103-104页 |
7.3.3 扩大宣传力度 | 第104页 |
7.4 偿付机制方面的完善策略 | 第104-105页 |
7.4.1 改革医疗报销程序 | 第104页 |
7.4.2 降低个人自付比例 | 第104页 |
7.4.3 取消起付线以及报销时限 | 第104-105页 |
7.5 大学生自身层面相关问题的完善策略 | 第105-106页 |
7.5.1 提高对医保的认知度 | 第105页 |
7.5.2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 第105-106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09页 |
8.1 本文结论 | 第106-108页 |
8.2 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5页 |
附录 | 第115-11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