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11页 |
Abstract | 第11-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34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 第20-2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20-22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3-30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23-28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28-30页 |
第三节 本文研究概况 | 第30-34页 |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30-31页 |
二、本文逻辑结构 | 第31-32页 |
三、创新和不足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做市商制度理论分析 | 第34-68页 |
第一节 做市商交易机制分析 | 第34-38页 |
一、做市商制度的特征 | 第35-36页 |
二、交易机制分析 | 第36-37页 |
三、我国新三板市场采用做市商制度的原因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做市商制度的市场功能分析 | 第38-40页 |
一、降低搜寻交易对手成本 | 第38页 |
二、抑制过度投机的职责 | 第38-39页 |
三、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 第39页 |
四、价格均衡 | 第39页 |
五、估值试错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做市商制度的运行机制分析 | 第40-43页 |
一、协议转让、做市转让制度和竞价转让制度 | 第40-41页 |
二、做市商制度运行的基础 | 第41-43页 |
第四节 做市商行为模式分析 | 第43-68页 |
一、模型分析价格的形成和发现 | 第44-50页 |
二、交易前的成本估算 | 第50-52页 |
三、格罗斯顿-米尔格罗姆模型 | 第52-65页 |
四、筹码分布理论 | 第65-67页 |
五、择时模型 | 第67-68页 |
第三章 境外做市商制度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 第68-114页 |
第一节 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做市商制度分析 | 第68-80页 |
一、纳斯达克市场的起源与发展 | 第68-72页 |
二、纳斯达克市场做市商制度及其特点 | 第72-80页 |
第二节 我国台湾地区兴柜市场与推荐券商制度分析 | 第80-101页 |
一、兴柜市场的理论检验 | 第80-83页 |
二、兴柜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 第83-86页 |
三、兴柜市场与推荐券商制度运行 | 第86-101页 |
第三节 境外主要的做市商制度分析 | 第101-107页 |
一、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做市商制度 | 第101-104页 |
二、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的做市商制度 | 第104-105页 |
三、法国巴黎证券交易所的做市商制度 | 第105-106页 |
四、泛欧股票及衍生交易市场情况 | 第106-107页 |
第四节 境外做市商制度的经验借鉴 | 第107-114页 |
一、客观看待本地市场结构需要的制度 | 第107-110页 |
二、不断推进市场制度动态创新 | 第110-111页 |
三、关于做市商制度资格分类的总结 | 第111-112页 |
四、国际主流场外市场的发展趋势 | 第112-114页 |
第四章 我国新三板做市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第114-143页 |
第一节 我国做市商制度的形成 | 第114-121页 |
一、STAQ系统试行做市商制度 | 第114-116页 |
二、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沿袭和改革 | 第116-119页 |
三、新三板采用竞争性做市商制度 | 第119-121页 |
第二节 我国新三板做市商运行情况 | 第121-139页 |
一、我国新三板做市商概况 | 第121-122页 |
二、我国新三板做市商投研运作流程 | 第122-132页 |
三、我国新三板做市商做市运作流程 | 第132-139页 |
第三节 新三板市场做市商的监管 | 第139-143页 |
一、做市商监管的主要内容 | 第140-141页 |
二、中国证券业协会自律监管 | 第141-143页 |
第五章 我国新三板做市商制度的实证研究 | 第143-159页 |
第一节 新三板市场做市商制度运行效率的衡量标准 | 第143-153页 |
一、市场流动性 | 第143-144页 |
二、市场有效性 | 第144-149页 |
三﹑市场稳定性 | 第149-150页 |
四﹑市场透明度对质量的影响 | 第150-153页 |
第二节 做市转让制度流动性分析 | 第153-157页 |
一、基于流动性的实证研究 | 第153-155页 |
二、做市商转让制度的流动性分析 | 第155-157页 |
第三节 做市转让制度有效性分析 | 第157-159页 |
一、基于有效性实证研究 | 第157页 |
二、做市商转让制度的有效性分析 | 第157-159页 |
第六章 我国新三板市场做市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 第159-173页 |
第一节 新三板做市商制度的问题 | 第159-164页 |
一、目前实证中做市商制度流动性不强的问题 | 第159-160页 |
二、目前实证中做市商制度呈现弱有效的问题 | 第160页 |
三、其他问题 | 第160-164页 |
第二节 针对新三板市场及做市商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164-173页 |
一、针对做市商制度流动性不强的建议 | 第164-167页 |
二、针对做市商制度弱有效性的建议 | 第167-168页 |
三、针对其他问题的建议 | 第168-173页 |
第七章 新三板做市商制度的展望 | 第173-182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与观点 | 第173-179页 |
第二节 、展望中国新三板市场 | 第179-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91页 |
一、中文部分 | 第182-186页 |
二、英文部分 | 第186-191页 |
后记致谢 | 第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