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A+OSA污泥减量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特征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8页
1 绪论第13-33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3-15页
        1.1.1 剩余污泥的产生及污泥原位减量第13-14页
        1.1.2 OSA污泥原位减量工艺减量机制第14-15页
    1.2 污泥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进展第15-25页
        1.2.1 污泥微生物及群落分析方法概述第15-20页
        1.2.2 污泥原位减量工艺微生物群落研究进展第20-22页
        1.2.3 OSA污泥原位减量工艺微生物群落解析第22-25页
    1.3 污泥微生物代谢特征研究进展第25-29页
        1.3.1 污泥微生物代谢过程研究概述第25-26页
        1.3.2 基于基因水平污泥微生物代谢过程研究第26-27页
        1.3.3 基于胞内代谢物污泥微生物代谢过程研究第27-29页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第29-33页
        1.4.1 研究目的第29页
        1.4.2 研究内容第29-30页
        1.4.3 技术路线第30-31页
        1.4.4 基金支持第31-33页
2 减量工艺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定量分析第33-45页
    2.1 引言第33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33-37页
        2.2.1 实验装置及运行工况第33-35页
        2.2.2 PLFAs提取、分析及鉴定第35-37页
        2.2.3 PLFAs命名及微生物群落表征第37页
        2.2.4 数据处理第37页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7-43页
        2.3.1 减量工艺及参照工艺PLFAs的组成及含量第37-38页
        2.3.2 减量工艺及参照工艺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第38-40页
        2.3.3 减量工艺及参照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聚类以及主成分分析第40-42页
        2.3.4 基于PLFA分析减量工艺群落结构与污泥减量机制关系第42-43页
    2.4 小结第43-45页
3 减量工艺细菌以及真核微生物群落变化分析第45-67页
    3.1 引言第45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45-49页
        3.2.1 实验装置及运行工况第45页
        3.2.2 样品采集及DNA提取第45-46页
        3.2.3 PCR扩增第46-47页
        3.2.4 序列优化及OTU聚类第47-48页
        3.2.5 微生物多样性以及分类学分析第48-49页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9-64页
        3.3.1 细菌以及真核微生物DNA提取以及PCR扩增结果第49-51页
        3.3.2 细菌多样性及丰富度分析第51-52页
        3.3.3 细菌群落结构对比分析第52-55页
        3.3.4 细菌种类的鉴定及分析第55-59页
        3.3.5 真核生物多样性及丰富度分析第59-60页
        3.3.6 真核生物种类鉴定及分析第60-63页
        3.3.7 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污泥减量机制关系分析第63-64页
    3.4 小结第64-67页
4 减量工艺污泥减量功能相关微生物分析第67-83页
    4.1 引言第67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67-69页
        4.2.1 实验装置及运行工况第67页
        4.2.2 污泥样品及批次实验第67-68页
        4.2.3 EPS和SMP的提取与检测方法第68页
        4.2.4 DNA提取及PCR扩增第68页
        4.2.5 序列优化及OTU聚类第68页
        4.2.6 细菌多样性以及分类学分析第68-69页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69-81页
        4.3.1 污泥浓度及胞外物质变化分析第69-72页
        4.3.2 DNA提取以及PCR扩增结果第72-73页
        4.3.3 细菌丰富度及多样性变化分析第73-75页
        4.3.4 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分析第75-78页
        4.3.5 细菌种类鉴定及减量功能相关细菌菌群分析第78-81页
    4.4 小结第81-83页
5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减量工艺基因水平代谢机制分析第83-99页
    5.1 引言第83页
    5.2 材料和方法第83-86页
        5.2.1 实验装置及运行工况第83页
        5.2.2 污泥样品采集及DNA提取第83页
        5.2.3 DNA片段化及桥式PCR扩增第83-84页
        5.2.4 宏基因组测序及序列优化第84页
        5.2.5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细菌群落分析第84页
        5.2.6 基因组功能注释及代谢通路分析第84-86页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86-98页
        5.3.1 DNA提取及测序碱基质量及分布第86-87页
        5.3.2 细菌群落分析验证第87-88页
        5.3.3 微生物基因组COG功能分类及代谢机制分析第88-91页
        5.3.4 微生物基因组基于KEGG代谢通路分类及代谢机制分析第91-98页
    5.4 小结第98-99页
6 减量工艺微生物胞内代谢物分布及代谢机制分析第99-109页
    6.1 引言第99页
    6.2 材料和方法第99-101页
        6.2.1 实验装置及运行工况第99页
        6.2.2 污泥样品处理及胞内代谢物的提取第99-100页
        6.2.3 NMR分析第100页
        6.2.4 NMR数据处理及分析第100-101页
    6.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101-108页
        6.3.1 胞内代谢物种类及浓度分析第101-102页
        6.3.2 胞内代谢物多维统计学分析第102-106页
        6.3.3 减量工艺及参照工艺差异性代谢物及代谢过程分析第106-108页
    6.4 小结第108-10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09-113页
    7.1 结论第109-110页
    7.2 论文创新点第110页
    7.3 后续工作展望第110-113页
致谢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7页
附录第127-128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及拟发表的论文第127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27-128页
附表第128-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下一篇:煤焦-NO反应过程中氮转化机理与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