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7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油藏CO_2驱油筛选方法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油藏CO_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混相压力的估算研究概况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二章 低渗透油藏CO_2驱筛选体系研究第17-23页
    2.1 CO_2驱油藏筛选评价模型第17-20页
        2.1.1 模糊积分法第17-18页
        2.1.2 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方法第18页
        2.1.3 评价指标的隶属度求解方法第18-19页
        2.1.4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方法第19-20页
    2.2 Tensleep油藏CO_2驱适应度评价第20-22页
        2.2.1 油藏筛选评价指标的确定第20页
        2.2.2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第20-21页
        2.2.3 确定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第21页
        2.2.4 确定候选油藏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第21-22页
    2.3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试验区地质及开发概况与油藏特征第23-32页
    3.1 试验区地质特征第23-26页
        3.1.1 地层发育特征第23-24页
        3.1.2 构造特征第24-25页
        3.1.3 储层岩矿特征第25页
        3.1.4 岩心裂缝评价第25-26页
        3.1.5 盖层特征第26页
    3.2 储层物性第26-27页
        3.2.1 孔隙度分布第26页
        3.2.2 渗透率分布第26-27页
    3.3 储层油藏特性第27-30页
        3.3.1 储层流体特征第27-28页
        3.3.2 油藏温度和压力系统第28页
        3.3.3 储层毛管力曲线基本特征第28-29页
        3.3.4 储层渗流特征第29-30页
    3.4 Teapot Dome油田开发历史第30-31页
        3.4.1 开发历程第30-31页
        3.4.2 开发现状第31页
    3.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油藏流体相态及最小混相压力研究第32-48页
    4.1 PVT状态方程第32-34页
    4.2 PVT相态拟合第34-38页
        4.2.1 原始地层流体组成第34-35页
        4.2.2 拟组分划分第35页
        4.2.3 饱和压力及单次闪蒸实验拟合第35页
        4.2.4 恒组成膨胀实验拟合第35-36页
        4.2.5 注气膨胀实验拟合第36-37页
        4.2.6 拟组分临界参数场第37-38页
    4.3 基于交替条件变换的最小混相压力研究第38-46页
        4.3.1 ACE基础理论第38-39页
        4.3.2 改进关联式的建立第39页
        4.3.3 结果与分析第39-43页
        4.3.4 与现有模型的对照第43-45页
        4.3.5 实例验证及Tensleep油藏最小混相压力求解第45页
        4.3.6 敏感性分析第45-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五章 CO_2驱提高采收率注入参数优化研究第48-70页
    5.1 模型建立第48-52页
        5.1.1 地质模型建立第48-50页
        5.1.2 油藏数值模拟器的选择第50-51页
        5.1.3 模型建立第51-52页
    5.2 生产历史拟合第52-54页
        5.2.1 双孔模型的历史拟合第52-54页
        5.2.2 双渗模型的历史拟合第54页
    5.3 油藏地质参数影响规律研究第54-59页
        5.3.1 储层渗透率的影响第55页
        5.3.2 含油饱和度的影响第55-56页
        5.3.3 原油粘度的影响第56-57页
        5.3.4 裂缝参数的影响第57-58页
        5.3.5 地层倾角对CO_2驱油效果影响第58-59页
    5.4 注采工艺对CO_2驱油影响的探讨第59-67页
        5.4.1 注采工艺参数影响规律研究第60-62页
        5.4.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62-67页
    5.5 底部盐水层埋存第67-69页
        5.5.1 盐水层埋存潜力评估第68页
        5.5.2 Tensleep地层盐水层CO_2气体埋存影响因素分析第68-69页
    5.6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结论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性高铝水泥体系缓凝剂的研究
下一篇:川气东送增输工程工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