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法治国思想比较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及本论题的新意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先秦儒法治国思想之理论前提比较 | 第11-24页 |
2.1 儒家治国思想的理论前提 | 第11-17页 |
2.1.1 人性可塑而向善 | 第11-13页 |
2.1.2 治国以民为先 | 第13-17页 |
2.2 法家治国思想的理论前提 | 第17-20页 |
2.2.1 人性趋利避害 | 第17-19页 |
2.2.2 因道全法 | 第19-20页 |
2.3 先秦儒法治国思想之理论前提比较 | 第20-24页 |
2.3.1 人性善恶之辩 | 第20-22页 |
2.3.2 儒家重民与法家重法之别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先秦儒法治国思想比较 | 第24-47页 |
3.1 先秦儒家治国思想 | 第24-35页 |
3.1.1 儒家之礼 | 第24-27页 |
3.1.2 儒家的德治思想 | 第27-35页 |
3.2 先秦法家治国思想 | 第35-45页 |
3.2.1 法家之法 | 第36-38页 |
3.2.2 法家的法治思想 | 第38-45页 |
3.3 先秦儒法治国思想之较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先秦儒法治国思想在当代的扬弃 | 第47-51页 |
4.1 先秦儒法家治国思想的合理利用 | 第47-49页 |
4.1.1 先秦儒家治国思想中的可利用部分 | 第47-48页 |
4.1.2 先秦法家治国思想中的可借鉴部分 | 第48-49页 |
4.2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必要性 | 第49-5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