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社区共同体的再生:传统村落活化设计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1.1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第13页
        1.1.2 乡村文明的衰落第13-15页
        1.1.3 乡村社区内在发展动力与能力的丧失第15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16页
        1.2.2 研究意义第16页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6-17页
        1.3.1 社区营造第16-17页
        1.3.2 传统村落第17页
        1.3.3 乡村活化第17页
    1.4 相关研究综述第17-21页
        1.4.1 社区营造的相关研究综述第17-19页
        1.4.2 大陆地区乡村建设相关研究综述第19-21页
    1.5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21-23页
        1.5.1 研究的内容第21-22页
        1.5.2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6 研究框架第23-25页
第二章 日本与台湾地区社区营造相关案例研究第25-39页
    2.1 日本古川町社区的共同体自我修复型社区营造第25-27页
        2.1.1 居民自主发起的物质环境改造第25-26页
        2.1.2 以特色文化复兴为起点的传统文化保育第26-27页
        2.1.3 以居民普遍认同为基础的地方风貌的延续第27页
    2.2 台湾桃米社区的NGO介入型社区营造第27-29页
        2.2.1 NGO的主导作用第28页
        2.2.2 以“改造人”为起始的NGO工作第28页
        2.2.3 NGO视野下发掘的当地资源优势产业第28-29页
        2.2.4 通过NGO资源带来的更高品质的营造第29页
    2.3 台湾美浓社区的自我救赎型社区营造第29-31页
        2.3.1 外部压力下激发的共同体意第30页
        2.3.2 共同体意识下逐渐形成的文化共同体建设第30-31页
        2.3.3 地方性共识下的价值观的重塑行动第31页
        2.3.4 塑造共同体文化形象的意义第31页
    2.4 日本与台湾地区社区营造的经验总结与启示第31-39页
        2.4.1 日本社区营造经验总结第31-34页
        2.4.2 台湾地区的社区营造经验总结第34-36页
        2.4.3 日本与台湾地区社区营造的启示第36-39页
第三章 中国大陆地区乡村活化现状研究第39-53页
    3.1 中国大陆地区的乡村建设案例分析第39-47页
        3.1.1 以培养民力为目标的“五山模式”第39-41页
        3.1.2 开创乡村内置金融模式的郝堂村实践第41-43页
        3.1.3 产业植入激活乡村经济的莫干山计划第43-45页
        3.1.4 通过技术创新传承传统民居形式的曼景法村实践第45-47页
    3.2 中国大陆地区乡村活化的成果经验第47-49页
        3.2.1 乡村经济发展与物质空间改善等问题得到初步解决第47-48页
        3.2.2 NGO、政府与村民合力营造成为主流乡建模式第48-49页
        3.2.3 注重引导村民参与乡建成为共识第49页
    3.3 中国大陆地区乡村活化的问题分析第49-53页
        3.3.1 大陆地区与台湾和日本地区社区营造模式的对比总结第49-50页
        3.3.2 大陆地区乡村活化中乡村系统视野的缺失第50-51页
        3.3.3 大陆地区乡村活化文化共同体的缺失第51-53页
第四章 传统村落活化策略生成第53-67页
    4.1 乡村系统的结构分析与修复策略第53-58页
        4.1.1 乡村系统的构成要素分析第53-55页
        4.1.2 乡村系统内部要素间的结构关系分析第55-57页
        4.1.3 乡村系统的修复策略第57-58页
    4.2 乡村文化共同体的建设路径第58-63页
        4.2.1 文化共同体的内在构成分析第58-59页
        4.2.2 共同生活的建立路径第59-61页
        4.2.3 共同文化意识的培养路径第61-63页
    4.3 传统村落的活化策略第63-67页
第五章 龙咀石村现状调研与活化策略生成第67-85页
    5.1 龙咀石村现状分析第67-78页
        5.1.1 龙咀石村概况第67-68页
        5.1.2 现状之“人的生活”第68-70页
        5.1.3 现状之“产业构成”第70-72页
        5.1.4 现状之“地方文化”第72-75页
        5.1.5 现状之“地理风貌”第75-76页
        5.1.6 现状之“空间景观”第76-78页
    5.2 龙咀石村问题的独立解决策略第78-81页
        5.2.1 生活需求的解决第78-79页
        5.2.2 村内产业环境的改善第79页
        5.2.3 地方文化的扬弃第79-80页
        5.2.4 地理风貌环境的保育第80页
        5.2.5 村内空间景观的营造第80-81页
    5.3 龙咀石村乡村活化策略生成第81-85页
第六章 龙咀石村乡村活化设计第85-105页
    6.1 乡村活化设计与活化策略的关系第85页
    6.2 龙咀石村产业发展规划设计第85-88页
        6.2.1 龙咀石村产业资源概况第85-86页
        6.2.2 产业发展规划设计的原则第86页
        6.2.3 产业发展规划设计第86-88页
    6.3 龙咀石村的民居更新设计第88-93页
        6.3.1 民居更新项目概况第88页
        6.3.2 民居更新项目的策略与执行第88-93页
    6.4 龙咀石村乡村活动中心设计第93-96页
        6.4.1 乡村活动中心项目概况第93页
        6.4.2 乡村活动中心的建设目标第93页
        6.4.3 乡村活动中心设计第93-96页
    6.5 龙咀石村乡村小教堂设计第96-102页
        6.5.1 乡村小教堂项目概况第96-97页
        6.5.2 乡村小教堂的建设目标第97页
        6.5.3 乡村小教堂设计第97-102页
    6.6 龙咀石村乡活化实践思考第102-105页
第七章 结语第105-107页
致谢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1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11-113页
附录B: 图片索引第113-117页
附录C: 其他项目图片第117-130页
毕业设计第130-260页

论文共2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合动力挖掘机电驱回转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设计
下一篇:带暗支撑水平拼接叠合剪力墙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