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 1.1 项目来源 | 第8-9页 |
| 1.2 偏压隧道监测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 | 第11-12页 |
| 第2章 偏压隧道成因及偏压隧道监测方法 | 第12-19页 |
| 2.1 偏压隧道成因 | 第12-13页 |
| 2.1.1 地形引起的偏压 | 第12页 |
| 2.1.2 工程地质条件引起的隧道偏压 | 第12页 |
| 2.1.3 特殊岩性地层可能引起偏压 | 第12页 |
| 2.1.4 含水的地质条件可能引起偏压 | 第12-13页 |
| 2.1.5 施工原因 | 第13页 |
| 2.2 浅埋偏压隧道特点 | 第13页 |
| 2.3 偏压隧道监测 | 第13-18页 |
| 2.3.1 偏压隧道监测的意义 | 第13页 |
| 2.3.2 偏压隧道监测的原则 | 第13-14页 |
| 2.3.3 偏压隧道监测方法、原理及数据处理 | 第14-17页 |
| 2.3.4 监控量测要求 | 第17页 |
| 2.3.5 监控量测断面的拟定 | 第17-18页 |
| 2.4 量测结果分析整理反馈 | 第18-19页 |
| 第3章 回头沟偏压隧道监测设计 | 第19-41页 |
| 3.1 回头沟隧道围岩分级 | 第19页 |
| 3.2 回头沟隧道偏压成因及偏压段确定 | 第19-41页 |
| 3.2.1 回头沟隧道偏压成因 | 第19页 |
| 3.2.2 回头沟隧道浅埋偏压段的确定 | 第19-21页 |
| 3.2.3 偏压隧道围岩监测项目确定 | 第21-22页 |
| 3.2.4 偏压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 第22-41页 |
| 第4章 偏压隧道监测数据处理分析 | 第41-69页 |
| 4.1 围岩分级参数分析计算 | 第41-49页 |
| 4.1.1 回头沟隧道LK315+095掌子面围岩分级 | 第41-45页 |
| 4.1.2 回头沟隧道LK315+703掌子面围岩分级 | 第45-49页 |
| 4.2 围岩内部变形位移分析 | 第49-56页 |
| 4.3 围岩与初衬间应力及初衬与二衬间应力分析 | 第56-63页 |
| 4.4 锚杆轴力测量数据分析 | 第63-64页 |
| 4.5 混凝土应变分析 | 第64-66页 |
| 4.6 地表沉降分析 | 第66-69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附录A 作者介绍 | 第74页 |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