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大华公司双质量飞轮项目开发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选题背景第9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1.3 新产品发展定位的必要性第10-11页
        1.3.1 双质量飞轮提升轿车整车性能,符合整车的发展趋势第10页
        1.3.2 技术封锁导致发展差距,自主研发是唯一出路第10-11页
        1.3.3 促进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国产化发展进程第11页
        1.3.4 产品多元化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第11页
    1.4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5 创新性第12-13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第13-17页
    2.1 运用的管理理论及方法第13-17页
        2.1.1 项目的时间管理第13页
        2.1.2 项目成本管理第13-14页
        2.1.3 项目质量管理第14页
        2.1.4 项目采购管理第14-15页
        2.1.5 项目风险管理第15页
        2.1.6 SWOT分析第15-17页
第三章 双质量飞轮行业基本情况及竞争环境分析第17-45页
    3.1 产品概念及性能特点第17-18页
        3.1.1 产品概念第17页
        3.1.2 性能特点第17-18页
    3.2 大华公司企业基本情况第18-20页
    3.3 经营环境分析第20-22页
        3.3.1 汽车市场宏观经济分第20-21页
        3.3.2 产品配套情况中国汽车市场分析第21-22页
    3.4 客户及竞争对手分析第22-30页
        3.4.1 国内整车市场中销售指标完成情况第22-24页
        3.4.2 行业竞争分析第24-25页
        3.4.3 竞争程度分析第25-26页
        3.4.4 细分市场对标分析第26-29页
        3.4.5 潜在竞争者分析第29页
        3.4.6 产品技术能力及发展趋势分析第29-30页
    3.5 公司产品目前水平与未来发展趋势、应用领域分析第30-34页
        3.5.1 双质量飞轮产品分类第30-31页
        3.5.2 其他飞轮产品技术能力分析第31页
        3.5.3 公司产品技术水平对比分析第31页
        3.5.4 项目产品和技术主要应用领域第31-32页
        3.5.5 项目产品和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第32-34页
    3.6 项目产品市场需求分析第34-38页
        3.6.1 2014 年-2015 年双质量飞轮用量第34-37页
        3.6.2 各主要厂家使用量汇总第37-38页
    3.7 公司优劣势分析第38-45页
第四章 项目产品开发过程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第45-64页
    4.1 目标市场第45页
    4.2 设计和开发输出评审条件及可制造性、可装配性论证第45-48页
        4.2.1 设计和开发输出评审条件第46-48页
        4.2.2 可制造性、可装配性论证第48页
    4.3 双质量飞轮设计验证标准与试验检测标准第48-52页
        4.3.1 设计验证内容及标准第49页
        4.3.2 试验检测标准第49-52页
    4.4 项目时间管理及计划第52页
        4.4.1 项目建设时间第52页
        4.4.2 项目实施网络计划,实施计划第52页
    4.5 项目成本管理及计划第52-55页
        4.5.1 项目投资估算与年度资金预算第52-53页
        4.5.2 项目研发成果分析第53页
        4.5.3 项目具备的批量生产经济效益初步分析第53-54页
        4.5.4 产业化投资改造计划与安排,预期的经济效益初步分析第54-55页
        4.5.5 产品定价策略第55页
    4.6 项目质量管理第55-56页
        4.6.1 项目质量能力分析第55页
        4.6.2 项目质量控制第55-56页
    4.7 项目采购管理控制第56-62页
        4.7.1 项目采购管理的意义第56页
        4.7.2 大华公司采购管理优势第56-57页
        4.7.3 项目采购管理的实施计划第57-62页
    4.8 项目风险管理第62-64页
        4.8.1 项目主要风险分析第62页
        4.8.2 防范与化解风险对策第62-64页
第五章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SI发动机AFR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
下一篇:回头沟偏压隧道围岩稳定性监测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