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地方工业经济论文

长江经济带工业产业同构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8-10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0页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0-11页
        1.2.1 研究思路第10-11页
        1.2.2 研究方法第11页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第11-15页
        1.3.1 研究对象第11-14页
        1.3.2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2章 产业同构的理论基础及经验研究综述第15-26页
    2.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第15-17页
        2.1.1 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第15-16页
        2.1.2 工业行业结构演进理论第16-17页
        2.1.3 主导产业演进理论第17页
        2.1.4 小结第17页
    2.2 产业空间结构理论第17-20页
        2.2.1 区位理论第17-18页
        2.2.2 区域分工理论第18-19页
        2.2.3 产业集群理论第19-20页
        2.2.4 小结第20页
    2.3 产业同构经验研究述评第20-26页
        2.3.1 国外学者对产业同构问题的相关研究第20-22页
        2.3.2 国内学者对产业同构问题的实证研究第22-24页
        2.3.3 产业同构合意性第24-26页
第3章 产业同构的评价方法与数据选择第26-32页
    3.1 产业同构的评价方法第26-30页
        3.1.1 产业同构测度指标第26-29页
        3.1.2 产业同构测度方法的比较分析与选择第29-30页
    3.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第30页
    3.3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4章 长江经济带产业同构实证研究第32-63页
    4.1 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概况第32-39页
        4.1.1 长江经济带在中国的经济地位第32-34页
        4.1.2 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结构演进历程第34-36页
        4.1.3 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工业布局现状第36-39页
    4.2 基于产业视角的工业同构测度分析第39-49页
        4.2.1 工业门类层面的测度分析第40-42页
        4.2.2 工业行业层面的测度分析第42-44页
        4.2.3 工业产品层面的测度分析第44-46页
        4.2.4 不同工业行业类型的测度分析第46-49页
    4.3 基于区域视角的工业同构测度分析第49-53页
        4.3.1 沿线省份的产业同构度测度分析第49-51页
        4.3.2 三大区域和流域整体的产业同构度测度分析第51-53页
    4.4 长江经济带产业差异性分析第53-60页
        4.4.1 沿线省份的工业产业区位熵分析第53-58页
        4.4.2 三大区域的工业产业区位熵分析第58-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3页
第5章 长江经济带产业同构的合意性分析第63-67页
    5.1 产业结构趋同的合意性测度方法第63-65页
    5.2 产业结构趋同的合意性实证分析第65-66页
    5.3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6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第67-72页
    6.1 主要结论第67-69页
    6.2 对策建议第69-71页
    6.3 研究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附录第75-91页
    附件 1: 国民经济工业行业分类的选择第75-77页
    附件 2: 2004、2013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工业门类数据汇总第77页
    附件 3: 2004-2013年全国及11省份工业大类数据汇总第77-85页
    附件 4: 2004、2013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部分工业产品数据汇总第85-91页
致谢第91-92页
研究生期间学术情况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联合利华在中国经营策略研究
下一篇: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对本土制造业创新的影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