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范围和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女汉子”概念厘定及形象溯源 | 第15-20页 |
2.1 “女汉子”的概念厘定 | 第15-16页 |
2.1.1 “女汉子”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女汉子”在本文的含义 | 第15-16页 |
2.2 中国古代“女汉子”形象溯源 | 第16-18页 |
2.2.1 政治领域中的“女汉子”形象 | 第16-17页 |
2.2.2 军事领域中的“女汉子”形象 | 第17页 |
2.2.3 文学作品中的“女汉子”形象 | 第17-18页 |
2.3 《水浒传》中的“女汉子” | 第18-20页 |
2.3.1 孙二娘 | 第18-19页 |
2.3.2 顾大嫂 | 第19页 |
2.3.3 扈三娘 | 第19页 |
2.3.4 琼英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水浒传》“女汉子”的形象特征 | 第20-29页 |
3.1 《水浒传》“女汉子”形象的共性特点 | 第20-24页 |
3.1.1 叛逆反抗,独立自我 | 第20-21页 |
3.1.2 武功高强,能征善战 | 第21-23页 |
3.1.3 性格豪爽,重情重义 | 第23-24页 |
3.2 《水浒传》“女汉子”形象的个性特点 | 第24-29页 |
3.2.1 孙二娘:泼辣耿直且具江湖豪气 | 第24-25页 |
3.2.2 顾大嫂:胆大心细且又有勇有谋 | 第25-27页 |
3.2.3 扈三娘:争强好胜且又乖觉顺从 | 第27页 |
3.2.4 琼英:百伶百俐且又坚毅执着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水浒传》“女汉子”形象形成的原因及其文化意蕴 | 第29-39页 |
4.1 《水浒传》“女汉子”形象形成的原因 | 第29-34页 |
4.1.1 受封建礼教长期压抑的结果 | 第29-30页 |
4.1.2 受宋代女性生存环境的影响 | 第30-32页 |
4.1.3 受梁山好汉造反精神的影响 | 第32页 |
4.1.4 受《水浒》累积创作的影响 | 第32-34页 |
4.2 《水浒传》“女汉子”形象的文化意蕴 | 第34-39页 |
4.2.1 反映了宋代女性的意识觉醒 | 第34-35页 |
4.2.2 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女性观念 | 第35-37页 |
4.2.3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 | 第37-39页 |
第五章 《水浒传》“女汉子”形象的影响 | 第39-44页 |
5.1 《水浒传》“女汉子”形象的文学影响 | 第39-41页 |
5.1.1 明清英雄传奇小说形成“女汉子”形象群体 | 第39页 |
5.1.2 “女汉子”形象刻画更加生动丰满 | 第39-41页 |
5.2 《水浒传》“女汉子”形象的社会影响 | 第41-44页 |
5.2.1 推动明清时期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 第41-42页 |
5.2.2 启发近现代女性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