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 基因沉默 | 第11-12页 |
2 RDRs | 第12-14页 |
2.1 RNA病毒 | 第12-13页 |
2.2 植物体内的RDRs | 第13页 |
2.3 病毒与宿主植物侵染与反侵染之间的较量 | 第13-14页 |
3 RDRs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3.1 拟南芥中的RDRs | 第14-16页 |
3.2 烟草中RDRs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3.3 马铃薯RDR1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3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1.1 植物材料 | 第19页 |
1.2 载体和菌株 | 第19页 |
1.3 供试病毒 | 第19页 |
1.4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19-2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0-38页 |
2.1 本氏烟总R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20-21页 |
2.2 融合PCR技术构建无72个碱基插入的NbRDR1基因 | 第21-25页 |
2.2.1 cDNA的产生 | 第21-22页 |
2.2.2 目的基因的获得 | 第22-24页 |
2.2.3 目的基因的纯化 | 第24-25页 |
2.3 pCambia 2300S载体的构建 | 第25-28页 |
2.3.1 引物设计 | 第25-26页 |
2.3.2 将NbRDR1基因克隆至pCambia 2300S载体 | 第26-28页 |
2.4 质粒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8-29页 |
2.5 转基因本氏烟的转化 | 第29-33页 |
2.5.1 MS (Murashige and Skoog)培养基的配置 | 第29-30页 |
2.5.2 无菌本氏烟的培养 | 第30页 |
2.5.3 含目的载体菌液的获得 | 第30-31页 |
2.5.4 预培养 | 第31-32页 |
2.5.5 侵染暗培养 | 第32页 |
2.5.6 洗涤及筛选 | 第32-33页 |
2.5.7 继代培养 | 第33页 |
2.5.8 生根培养 | 第33页 |
2.5.9 炼苗培养 | 第33页 |
2.6 转基因本氏烟株系的鉴定 | 第33-36页 |
2.6.1 鉴定引物的设计 | 第33-34页 |
2.6.2 转基因本氏烟再生植株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4-35页 |
2.6.3 转基因再生株系的PCR鉴定 | 第35-36页 |
2.6.4 转基因再生株系的RTPCR鉴定 | 第36页 |
2.7 转基因本氏烟烟草再生株系病毒侵染鉴定 | 第36-38页 |
2.7.1 T1代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36-37页 |
2.7.2 T1代转基因植株对病毒的抗性鉴定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8-52页 |
1 pCambia 2300S-NbRDR1载体的构建 | 第38-40页 |
1.1 融合PCR技术构建无72个碱基插入的NbRDR1基因 | 第38-39页 |
1.2 将目的基因克隆至pCambia 2300S-NbRDR1载体 | 第39-40页 |
2 过表达NbRDR1转基因本氏烟株系的创制 | 第40-41页 |
3 转基因再生株系的分子鉴定 | 第41-45页 |
3.1 转基因再生株系的基因组PCR鉴定 | 第41-43页 |
3.2 转基因本氏烟再生株系的RTPCR分析 | 第43-45页 |
4 转基因本氏烟株系病毒侵染的抗病性鉴定 | 第45-52页 |
4.1 过表达NbRDR1可增强本氏烟对TMV-GFP的抗性 | 第46-47页 |
4.2 过表达NbRDR1可增强本氏烟对非烟草属病毒TuMV-GFP及PVX-GFP的抗性 | 第47-52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