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南地区晚二叠世沉积型铝土矿矿床成因与成矿规律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引言 | 第10-25页 |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1-20页 |
| ·国内外铝土矿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 ·存在问题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 ·论文完成主要工作量 | 第21-24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24-25页 |
| 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5-37页 |
| ·地层 | 第26-31页 |
| ·岩相古地理 | 第31-34页 |
| ·构造 | 第34-35页 |
| ·岩浆岩 | 第35-36页 |
| ·区域矿产 | 第36-37页 |
| 3 丘北县大铁沉积型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 | 第37-82页 |
| ·矿区地质特征 | 第37-41页 |
| ·矿体地质特征 | 第41-42页 |
| ·矿石特征 | 第42-56页 |
| ·矿石类型与矿石结构构造 | 第42-45页 |
| ·矿物组成及矿物特征描述 | 第45-56页 |
| ·成矿阶段划分 | 第56-58页 |
|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58-72页 |
|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9-63页 |
|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63-70页 |
|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70-72页 |
| ·矿床成因探讨 | 第72-82页 |
| ·一水硬铝石矿物成因 | 第72-73页 |
| ·成矿物质铝的剥蚀量分析 | 第73-75页 |
| ·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 第75-80页 |
| ·成矿作用过程分析 | 第80-82页 |
| 4 区域含矿岩系及成矿环境分析 | 第82-111页 |
| ·区域铝土矿床空间分布特征 | 第82-84页 |
| ·区域含矿岩系特征 | 第84-88页 |
| ·区域沉积型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 | 第88-96页 |
| ·丘北飞尺角铝土矿 | 第89-90页 |
| ·文山天生桥铝土矿 | 第90-91页 |
| ·砚山红舍克铝土矿 | 第91-93页 |
| ·广南板茂铝土矿 | 第93-96页 |
| ·矿体厚度及品位变化特征 | 第96-100页 |
| ·岩(矿)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100-107页 |
| ·区域成矿环境分析 | 第107-111页 |
| 5 成矿规律与成矿远景预测 | 第111-118页 |
| ·成矿规律 | 第111-112页 |
| ·时间演化规律 | 第111页 |
| ·空间分布规律 | 第111-112页 |
| ·控矿因素分析 | 第112-115页 |
| ·主要控矿因素 | 第112-114页 |
| ·气候控制因素 | 第114页 |
| ·岩石风化习性控制因素 | 第114-115页 |
| ·找矿标志 | 第115页 |
| ·成矿远景预测 | 第115-118页 |
| 6 结论与存在问题 | 第118-120页 |
| ·结论 | 第118页 |
| ·存在问题和不足 | 第118-120页 |
| 致谢 | 第120-1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1-130页 |
| 附录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