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言 | 第10-25页 |
| ·选题依据及科学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2-19页 |
| ·早前寒武纪全球构造 | 第12-15页 |
| ·中国大陆的全球构造 | 第15-16页 |
| ·塔里木克拉通早前寒武纪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工作方法 | 第19-21页 |
| ·总体思路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成果进展与完成工作量 | 第21-25页 |
| ·依托项目及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22-25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5-46页 |
| ·大地构造位置及构造单元特征 | 第25-33页 |
| ·大地构造位置及构造单元分区 | 第25-28页 |
| ·阿北地块 | 第28-30页 |
| ·红柳沟-拉配泉加里东期构造带 | 第30-32页 |
| ·欧龙布鲁克微陆块 | 第32-33页 |
| ·早前寒武纪地层 | 第33-38页 |
| ·新太古代米兰岩群 | 第33-35页 |
| ·古元古代敦煌岩群 | 第35-36页 |
| ·古元古代达肯大坂岩群 | 第36-38页 |
| ·早前寒武纪变质深成岩体 | 第38-46页 |
| ·新太古代变质深成体 | 第38-40页 |
| ·古元古代变质深成体 | 第40-46页 |
| 第3章 基底岩系的岩相学特征 | 第46-59页 |
| ·新太古代米兰岩群 | 第46-49页 |
| ·新太古代达肯大坂岩群 | 第49-54页 |
| ·古元古代敦煌岩群 | 第54-55页 |
| ·新太古代TTG片麻岩 | 第55-56页 |
| ·古元古代花岗片麻岩 | 第56-59页 |
| 第4章 基底岩系的同位素年代学 | 第59-81页 |
| ·实验方法 | 第59-60页 |
| ·锆石U-Pb同位素测年 | 第59-60页 |
| ·全岩样品分析 | 第60页 |
| ·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 | 第60-78页 |
| ·米兰岩群的同位素年龄 | 第60-63页 |
| ·TTG岩系的同位素年龄 | 第63-64页 |
| ·敦煌岩群的同位素年龄 | 第64-66页 |
| ·古元古代侵入体的同位素年龄 | 第66-78页 |
| ·同位素年龄的解释 | 第78-81页 |
| 第5章 基底岩系的岩石地球化学 | 第81-99页 |
| ·新太古代地质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81-88页 |
| ·TTG岩系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81-83页 |
| ·米兰岩群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83-85页 |
| ·岩石成因与新太古代的大陆地壳生长 | 第85-88页 |
| ·古元古代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88-95页 |
| ·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杂岩体 | 第88-90页 |
| ·片麻状闪长岩-石英闪长岩 | 第90-93页 |
| ·片麻状石英正长岩 | 第93-95页 |
| ·碳酸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95-99页 |
| 第6章 年代格架及地质事件序列 | 第99-110页 |
| ·新太古代年代格架及地质事件序列 | 第99-101页 |
| ·古元古代年代格架及地质事件序列 | 第101-104页 |
| ·前造山阶段的地质事件(2.35~2.40Ga) | 第101页 |
| ·俯冲阶段的岩浆事件及孔兹岩系形成(2.10~2.15Ga) | 第101页 |
| ·主造山期的地质事件(1.93~2.05Ga) | 第101-102页 |
| ·后造山伸展阶段的岩浆活动(1.85~1.87Ga) | 第102-10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4-110页 |
| ·塔里木盆地周缘基底岩系的年代格架对比 | 第104-105页 |
| ·与南侧欧龙布鲁克微陆块基底的对比 | 第105-107页 |
| ·全球构造的对比研究 | 第107-110页 |
| ·Kenorland超大陆汇聚事件 | 第107-108页 |
| ·Columbia超大陆汇聚的响应 | 第108-110页 |
| 第7章 结束语 | 第110-111页 |
| 致谢 | 第111-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25页 |
| 个人简介 | 第125-126页 |
| 附录 | 第126-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