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纤维素基絮凝—脱色复合功能材料制备及其处理染料溶液性能评价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印染废水概述第11-14页
        1.1.1 印染废水的特点第11-12页
        1.1.2 印染废水的排放现状第12页
        1.1.3 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第12-14页
    1.2 絮凝剂的概述第14-20页
        1.2.1 絮凝剂的分类第14-20页
        1.2.2 絮凝机理的简介第20页
    1.3 改性膨润土第20-21页
        1.3.1 膨润土的特点第20页
        1.3.2 改性膨润土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第20-21页
    1.4 论文的立题依据、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1-23页
        1.4.1 立题依据第21-22页
        1.4.2 研究内容第22页
        1.4.3 创新点第22-23页
第二章 竹浆纤维素基絮凝-脱色复合功能材料的合成与表征第23-34页
    2.1 前言第23页
    2.2 实验部分第23-26页
        2.2.1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23-25页
        2.2.2 纤维素基絮凝-脱色复合功能材料的制备第25页
        2.2.3 紫外-可见波谱扫描第25-26页
        2.2.4 色度去除率的计算第26页
        2.2.5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26页
        2.2.6 热重分析(TGA)第26页
        2.2.7 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FESEM)第26页
        2.2.8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26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6-33页
        2.3.1 染料溶液标准曲线的确定第26-27页
        2.3.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第27-30页
        2.3.3 红外光谱分析第30-31页
        2.3.4 热重分析第31页
        2.3.5 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第31-32页
        2.3.6 X射线衍射分析第32-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竹浆纤维素基絮凝-脱色复合功能材料的脱色性能研究第34-50页
    3.1 前言第34页
    3.2 实验部分第34-38页
        3.2.1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34-35页
        3.2.2 絮凝-脱色使用工艺的优化第35页
        3.2.3 Zeta电位分析第35页
        3.2.4 剂量对染料脱色性能的影响第35-36页
        3.2.5 对三种染料溶液的脱色效果研究第36页
        3.2.6 吸附动力学第36-37页
        3.2.7 吸附等温线第37-3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8-49页
        3.3.1 絮凝-脱色使用工艺的优化第38-39页
        3.3.2 不同材料的Zeta电位曲线第39-40页
        3.3.3 剂量对染料脱色性能的影响第40-43页
        3.3.4 对染料的脱色效果研究第43-45页
        3.3.5 吸附动力学第45-47页
        3.3.6 吸附等温线第47-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竹浆纤维素基絮凝-脱色复合功能材料的絮凝性能研究第50-61页
    4.1 前言第50页
    4.2 实验部分第50-53页
        4.2.1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50-51页
        4.2.2 浊度的测定第51页
        4.2.3 化学需氧量(CODCr)的测定第51页
        4.2.4 标准高岭土悬浮液的Zeta-pH曲线第51-52页
        4.2.5 标准高岭土悬浮液的pH对产物絮凝的影响第52页
        4.2.6 剂量对标准高岭土悬浮液絮凝效果的影响第52页
        4.2.7 对标准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处理第52页
        4.2.8 对实际印染废水的絮凝-脱色综合处理第52-53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3-59页
        4.3.1 标准高岭土悬浮液的Zeta-pH曲线第53-54页
        4.3.2 标准高岭土悬浮液的 pH 对 BPC-g-APAM-bent 絮凝的影响第54页
        4.3.3 剂量对标准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效果影响第54-55页
        4.3.4 对标准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处理第55-57页
        4.3.5 对实际印染废水的絮凝-脱色综合处理第57-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5.1 结论第61-62页
    5.2 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1页
附录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硝基扭转角对硝基萘激发态动力学的影响--CASSCF计算和拉曼光谱研究
下一篇:羧甲基纤维素钠Fe3O4类Fenton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