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本文中所用英文缩写词表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 第12-13页 |
1.2 医用钛及钛合金表面改性 | 第13-22页 |
1.2.1 钛表面微纳米结构化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阳极氧化法制备TiO_2纳米管阵列及其机理研究 | 第23-32页 |
2.1 前言 | 第23页 |
2.2 试验部分 | 第23-25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23-24页 |
2.2.2 TiO_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 | 第24-25页 |
2.2.3 不同氧化电压制备TiO_2纳米管阵列 | 第25页 |
2.2.4 不同退火温度制备TiO_2纳米管阵列 | 第25页 |
2.2.5 二次阳极氧化制备TiO_2纳米管阵列 | 第25页 |
2.2.6 TiO_2纳米管阵列的表征 | 第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1页 |
2.3.1 TiO_2纳米管阵列的表面形貌 | 第25-27页 |
2.3.2 氧化电压对TiO_2纳米管阵列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3 退火温度对TiO_2纳米管阵列的影响 | 第28-30页 |
2.3.4 二次阳极氧化对TiO_2纳米管阵列的影响 | 第30-31页 |
2.4 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医用纯钛表面微纳复合结构的构建及生物相容性检测 | 第32-52页 |
3.1 前言 | 第32页 |
3.2 试验部分 | 第32-40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32-34页 |
3.2.2 粉末冶金钛的制备 | 第34-35页 |
3.2.3 纯钛表面微纳复合结构的制备 | 第35页 |
3.2.4 粉末冶金钛密度和孔隙率检测 | 第35页 |
3.2.5 纯钛表面微纳复合结构性能表征 | 第35-36页 |
3.2.6 纯钛表面微纳复合结构蛋白吸附能力检测 | 第36页 |
3.2.7 rBMSCs的提取和培养 | 第36-37页 |
3.2.8 纯钛表面微纳复合结构细胞黏附能力的检测 | 第37页 |
3.2.9 纯钛表面微纳复合结构细胞增殖能力的检测 | 第37-38页 |
3.2.10 纯钛表面微纳复合结构细胞分化能力的检测 | 第38-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51页 |
3.3.1 粉末冶金钛的密度和孔隙率 | 第40页 |
3.3.2 纯钛表面微纳复合结构显微组织 | 第40-43页 |
3.3.3 纯钛表面微纳复合结构相组成 | 第43页 |
3.3.4 纯钛表面微纳复合结构粗糙度 | 第43-44页 |
3.3.5 纯钛表面微纳复合结构表面亲水性 | 第44-45页 |
3.3.6 纯钛表面微纳复合结构蛋白吸附能力 | 第45-46页 |
3.3.7 纯钛表面微纳复合结构细胞初期黏附 | 第46-48页 |
3.3.8 纯钛表面微纳复合结构细胞增殖 | 第48-49页 |
3.3.9 纯钛表面微纳复合结构细胞分化 | 第49-51页 |
3.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医用Ti-6Al-4V微纳复合结构的构建及生物相容性检测 | 第52-59页 |
4.1 前言 | 第52页 |
4.2 试验部分 | 第52-54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52-54页 |
4.2.2 Ti-6Al-4V表面微纳复合结构的制备 | 第54页 |
4.2.3 Ti-6Al-4V表面微纳复合结构性能表征 | 第54页 |
4.2.4 Ti-6Al-4V表面微纳复合结构蛋白吸附能力检测 | 第54页 |
4.2.5 Ti-6Al-4V表面微纳复合结构细胞黏附能力检测 | 第54页 |
4.2.6 Ti-6Al-4V表面微纳复合结构细胞增殖能力检测 | 第5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4-58页 |
4.3.1 Ti-6Al-4V表面微纳复合结构显微组织 | 第54-55页 |
4.3.2 Ti-6Al-4V表面微纳复合结构亲水性 | 第55页 |
4.3.3 Ti-6Al-4V表面微纳复合结构蛋白吸附能力 | 第55-56页 |
4.3.4 Ti-6Al-4V表面微纳复合结构细胞初期黏 | 第56-57页 |
4.3.5 Ti-6Al-4V表面微纳复合结构细胞增殖 | 第57-58页 |
4.4 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