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三七对不同水分条件的生理响应及其机理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1页
缩略语第12-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26页
    1.1 药用植物对不同水分条件生理响应研究进展第18-21页
        1.1.1 不同水分条件对药用植物生长和形态的影响第18页
        1.1.2 不同水分条件对药用植物生理的影响第18-21页
    1.2 不同水分条件对药用植物次级代谢产物以及合成途径的影响研究进展第21-23页
        1.2.1 不同水分条件对药用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影响研究进展第21-22页
        1.2.2 转录组分析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第22页
        1.2.3 不同水分条件对药用植物皂苷合成途径的影响研究进展第22-23页
    1.3 研究背景、目的与研究内容第23-26页
        1.3.1 研究背景第23-24页
        1.3.2 研究目的第24-25页
        1.3.3 研究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干旱胁迫对三七种子后熟与萌发的生理影响研究第26-38页
    2.1 前言第26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6-30页
        2.2.1 三七种子来源与处理第26-27页
        2.2.2 生理指标测定第27-30页
    2.3 结果第30-36页
        2.3.1 干旱处理对三七种子含水量、种子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第31-32页
        2.3.2 干旱处理对三七种子后熟过程中酶活力的影响第32-33页
        2.3.3 干旱处理对三七种子后熟过程中粗脂肪、水溶性蛋白和总糖含量影响第33-34页
        2.3.4 PEG 6000处理对三七种子萌发和芽生长指标的影响第34页
        2.3.5 PEG 6000处理对三七种子抗氧化酶系统活力的影响第34-35页
        2.3.6 PEG 6000处理对三七种子渗透物质和MDA含量的影响第35页
        2.3.7 萌发特性指标和抗氧化酶活力、渗透物质含量与MDA含量相关性分析第35-36页
    2.4 讨论第36-38页
第三章 三七幼苗对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第38-48页
    3.1 前言第38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8-40页
        3.2.1 三七幼苗培养第38页
        3.2.2 试验方法第38-40页
    3.3 结果第40-44页
        3.3.1 不同浓度PEG 6000处理对三七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第40-42页
        3.3.2 不同浓度PEG 6000处理对三七幼苗不同部位渗透物质含量影响第42页
        3.3.3 不同浓度PEG 6000处理对三七幼苗根系活力影响第42-43页
        3.3.4 不同浓度PEG 6000处理对三七幼苗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影响第43-44页
        3.3.5 不同浓度PEG 6000处理对三七幼苗根尖H_2O_2和NO含量影响第44页
    3.4 讨论第44-48页
第四章 不同土壤水分对二年生三七生理与皂苷含量影响研究第48-60页
    4.1 前言第48-49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9-51页
        4.2.1 供试材料与地点第49页
        4.2.2 试验处理第49页
        4.2.3 农艺性状测定第49页
        4.2.4 叶绿素含量测定第49-50页
        4.2.5 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测定第50页
        4.2.6 光合特性测定第50页
        4.2.7 可溶性总糖和总蛋白测定第50页
        4.2.8 可溶性总蛋白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第50页
        4.2.9 香草醛—冰醋酸显色法测定总皂苷含量第50-51页
        4.2.1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部位单体皂苷含量第51页
        4.2.11 数据处理分析第51页
    4.3 结果第51-57页
        4.3.1 不同水分条件对三七农艺性状影响第52-53页
        4.3.2 不同水分条件对三七干物质积累影响第53-54页
        4.3.3 不同水分条件对三七叶片相对含水量影响第54页
        4.3.4 不同水分条件对三七叶绿素含量影响第54-55页
        4.3.5 不同水分条件对三七光合作用影响第55-56页
        4.3.6 不同水分条件对三七各部位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积累量影响第56页
        4.3.7 不同水分条件对三七不同部位总皂苷含量的影响第56-57页
    4.4 讨论第57-60页
第五章 PEG 6000处理对三七叶片皂苷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第60-74页
    5.1 前言第60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60-63页
        5.2.1 材料与处理第60-61页
        5.2.2 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测定第61页
        5.2.3 三七叶片RNA提取第61页
        5.2.4 三七叶片转录组测序与皂苷合成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第61页
        5.2.5 三七叶片皂苷合成基因qRT-PCR第61-63页
    5.3 结果第63-71页
        5.3.1 PEG 6000处理对三七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63-70页
        5.3.2 PEG 6000处理对三七叶片单体皂苷含量的影响第70-71页
    5.4 讨论第71-7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4-76页
    6.1 不同水分条件对三七种子后熟和萌发的影响第74页
    6.2 不同浓度的PEG 6000对三七幼苗生理的影响第74页
    6.3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花期二年生三七生理和各部位皂苷含量的影响第74页
    6.4 PEG 6000短期处理对三年生三七叶片单体皂苷含量和皂苷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第74-76页
致谢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90页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撰写专著目录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源水杨酸和氯化钙对番茄抗旱性及差异基因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涡度相关的农田CO2通量和光能利用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