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生物膜概述 | 第10-13页 |
1.2 右旋氨基酸 | 第13-14页 |
1.3 微生物迁移 | 第14-19页 |
1.3.1 影响微生物迁移的因素 | 第15-17页 |
1.3.2 微生物迁移过程机理模型 | 第17-19页 |
1.4 研究目的 | 第19-22页 |
1.4.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1.4.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1.4.3 主要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2章 右旋酪氨酸对细菌粘附过程的调控机制 | 第22-42页 |
2.1 概述 | 第22-23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9页 |
2.2.1 细菌培养以及处理方法 | 第23-24页 |
2.2.2 细菌生长曲线测定 | 第24页 |
2.2.3 细菌迁移实验 | 第24-25页 |
2.2.4 细菌胞外多聚物(EPS)的提取和成分测定 | 第25页 |
2.2.5 zeta电位和接触角的测定 | 第25页 |
2.2.6 细菌表面亲疏水性测定 | 第25-26页 |
2.2.7 细菌的热力学分析 | 第26-28页 |
2.2.8 对流-扩散模型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41页 |
2.3.1 不同浓度右旋酪氨酸对于细菌在多孔介质中迁移的影响 | 第29-31页 |
2.3.2 右旋酪氨酸对于细菌表面性质的影响 | 第31-35页 |
2.3.3 XDLVO理论解析 | 第35-40页 |
2.3.4 粒子追踪模型分析 | 第40-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细菌粘附过程中粘附力的定量分析 | 第42-56页 |
3.1 概述 | 第42-43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3.2.1 细菌培养以及处理方法 | 第43页 |
3.2.2 生物膜的培养 | 第43页 |
3.2.3 在ITO玻璃阳极沉淀法制备Fe_(3+)镀膜 | 第43-44页 |
3.2.4 细菌粘附力的测定 | 第44-46页 |
3.3 结果与结论 | 第46-54页 |
3.3.1 胞外蛋白对于希瓦氏细菌MR-1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2 不同突变体在镀铁膜上的粘附情况 | 第47-48页 |
3.3.3 细菌的表面性质 | 第48-51页 |
3.3.4 细菌的力学性质 | 第51-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6-58页 |
4.1 结论 | 第56页 |
4.2 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