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10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8-9页 |
(三)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9-10页 |
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理论依据 | 第10-17页 |
(一) 邓小平的党建思想 | 第10-12页 |
1.从严治党,必须严肃执行党的纪律 | 第10-11页 |
2.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 第11页 |
3.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 | 第11-12页 |
(二) 江泽民关于党的建设的阐述 | 第12-13页 |
1.把党的作风好坏同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相联系 | 第12页 |
2.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 第12-13页 |
3.按照干部“四化”要求,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 第13页 |
(三) 胡锦涛关于党的建设的创新观点 | 第13-15页 |
1.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 | 第13-14页 |
2.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 第14页 |
3.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 第14-15页 |
(四) 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 | 第15-17页 |
1.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 | 第15页 |
2.反腐倡廉建设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 第15-16页 |
3.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 | 第16-17页 |
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内容 | 第17-21页 |
(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涵义 | 第17-18页 |
(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主要目标 | 第18-19页 |
(三)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应遵循的方针原则 | 第19-21页 |
三、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 第21-31页 |
(一)党组织作用弱化 | 第21-23页 |
1.国有企业的党建队伍人才缺乏 | 第21-22页 |
2.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干部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 第22-23页 |
3.党员队伍服务群众能力弱化 | 第23页 |
(二)市场经济模式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边缘化 | 第23-26页 |
1.党员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偏颇 | 第23-24页 |
2.以生产经营替代党建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 | 第24-25页 |
3.国有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不足 | 第25-26页 |
(三) 国企党建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尚未实现有机衔接 | 第26-27页 |
1.党建工作与公司治理未形成有效对接 | 第26页 |
2.党建文化没有较好的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 第26-27页 |
3.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力度不足 | 第27页 |
(四) 国企党建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 第27-31页 |
1.新老三会的协调问题突出 | 第27-28页 |
2.监督缺陷致使国企高管腐败现象频发 | 第28-29页 |
3.国有企业内部缺乏成熟的创新机制 | 第29-31页 |
四、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 | 第31-41页 |
(一) 加强党建工作队伍能力建设 | 第31-33页 |
1.拓宽“选才”区域,破解人才瓶颈 | 第31-32页 |
2.强化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能力和素质 | 第32页 |
3.打造作风优良、带头服务的党员队伍 | 第32-33页 |
(二) 寻求适合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国企党建工作方法 | 第33-35页 |
1.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引领优势 | 第33-34页 |
2.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 第34-35页 |
3.构建国企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 第35页 |
(三)促进国企党建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融合共存 | 第35-37页 |
1.把党建工作放在公司治理层面统筹谋划 | 第35-36页 |
2.以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 第36页 |
3.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形象 | 第36-37页 |
(四) 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机制制度 | 第37-41页 |
1.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 | 第37-38页 |
2.健全党组织有效参与企业重大决策机制 | 第38页 |
3.完善国有企业党建责任评价制度 | 第38-39页 |
4.健全党内监督机制,抓好廉政建设 | 第39页 |
5.以成熟的创新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