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煤化工及其必要性 | 第12页 |
1.2 焦化废水的来源及特征 | 第12-13页 |
1.3 我国焦化废水的处理现状 | 第13-18页 |
1.3.1 物化预处理 | 第13-16页 |
1.3.2 二级生化处理 | 第16-17页 |
1.3.3 深度处理 | 第17-18页 |
1.4 放电处理技术 | 第18-20页 |
1.5 研究意义、内容和创新点 | 第20-23页 |
1.5.1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20-21页 |
1.5.2 主要内容 | 第21页 |
1.5.3 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33页 |
2.1 试验材料及水质 | 第23页 |
2.2 实验药品 | 第23-24页 |
2.3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2.4 实验分析项目及方法 | 第25-32页 |
2.4.1 COD测定 | 第25-26页 |
2.4.2 苯酚测定 | 第26-27页 |
2.4.3 硫氰化物的测定 | 第27页 |
2.4.4 硫化物的测定 | 第27-28页 |
2.4.5 氨氮的测定 | 第28页 |
2.4.6 氰化物的测定 | 第28-29页 |
2.4.7 pH的测定 | 第29页 |
2.4.8 BOD5的测定 | 第29-30页 |
2.4.9 色度的测定 | 第30页 |
2.4.10 三维荧光光谱 | 第30-31页 |
2.4.11 GC-MS测定 | 第31页 |
2.4.12 CaO的制备 | 第31页 |
2.4.13 预处理评价方法 | 第31-32页 |
2.4.14 深度处理评价方法 | 第32页 |
2.5 实验过程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焦化废水原水预处理氧化方法的选择 | 第33-58页 |
3.1 NaClO氧化法预处理焦化废水 | 第33-37页 |
3.1.1 NaClO投加量对COD的影响 | 第34-35页 |
3.1.2 原水初始pH值对COD的影响 | 第35-36页 |
3.1.3 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 O_3氧化法预处理焦化废水 | 第37-40页 |
3.3 脉冲电晕放电预氧化原水 | 第40-56页 |
3.3.1 脉冲电晕放电性能验证 | 第44-45页 |
3.3.2 脉冲电晕放电处理焦化废水原水 | 第45-49页 |
3.3.3 低脉冲放电频率对废水可生化性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4 脉冲电晕放电协同CaO预氧化原水 | 第50-53页 |
3.3.5 预处理对生化过程的影响 | 第53-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焦化废水尾水的深度处理比选 | 第58-68页 |
4.1 引言 | 第58-60页 |
4.2 实验内容 | 第60页 |
4.3 实验流程 | 第60-61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61-66页 |
4.4.1 O_3和PCD深度处理尾水对比实验 | 第61页 |
4.4.2 PCD的变量因素对尾水处理的影响 | 第61-63页 |
4.4.3 PCD结合CaO深度处理尾水 | 第63-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件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