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气田海底管道泄漏可视化仿真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前言 | 第10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开发平台的选择 | 第15-21页 |
2.1 常用三维建模工具简介 | 第15-16页 |
2.1.1 Auto CAD | 第15页 |
2.1.2 SolidWorks | 第15-16页 |
2.1.3 Maya | 第16页 |
2.2 3ds Max | 第16-18页 |
2.2.1 3ds Max简介 | 第16-17页 |
2.2.2 选择 3ds Max的原因 | 第17-18页 |
2.3 常用可视化交互平台简介 | 第18-19页 |
2.3.1 OPENGL | 第18页 |
2.3.2 Virtools | 第18页 |
2.3.3 Vega | 第18-19页 |
2.4 Unity 3D | 第19-20页 |
2.4.1 概述 | 第19页 |
2.4.2 选择Unity3D的原因 | 第19-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泄漏定位方法与负压波理论 | 第21-40页 |
3.1 泄漏检测方法介绍 | 第21-24页 |
3.1.1 直接检测法 | 第21-22页 |
3.1.2 间接检测法 | 第22-24页 |
3.2 泄漏检测方法选择 | 第24页 |
3.3 负压波管道泄漏点定位方法 | 第24-29页 |
3.3.1 负压波定位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4-26页 |
3.3.2 负压波传播的可视化模拟 | 第26-28页 |
3.3.3 负压波波速公式的改进 | 第28-29页 |
3.4 泄漏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9-39页 |
3.4.1 气体状态方程 | 第29-30页 |
3.4.2 摩擦阻力系数 | 第30-32页 |
3.4.3 平坦输气管道沿线压力分布 | 第32-37页 |
3.4.4 平坦输气管道沿线温度分布 | 第37-39页 |
3.5 循环迭代方法 | 第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水下生产系统三维建模及漫游 | 第40-63页 |
4.1 水下生产系统虚拟场景设计 | 第40-44页 |
4.1.1 水下生产系统设施布置模式 | 第40-43页 |
4.1.2 水下生产系统虚拟场景设计 | 第43-44页 |
4.2 主要设备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44-52页 |
4.2.1 建模前的准备以及基本的建模方法 | 第44-48页 |
4.2.2 采油树 | 第48-50页 |
4.2.3 管汇 | 第50-51页 |
4.2.4 水下机器人 | 第51页 |
4.2.5 模型优化 | 第51-52页 |
4.3 水下生产系统漫游 | 第52-62页 |
4.3.1 模型导入 | 第52-53页 |
4.3.2 海底场景的建立 | 第53-56页 |
4.3.3 模型的布局 | 第56-57页 |
4.3.4 自动漫游模块 | 第57-60页 |
4.3.5 手动漫游模块 | 第60-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海底管道泄漏的可视化模拟 | 第63-73页 |
5.1 界面设计 | 第63-64页 |
5.1.1 整体布局设计 | 第63页 |
5.1.2 菜单栏的设计 | 第63-64页 |
5.2 参数输入模块 | 第64-66页 |
5.3 参数计算模块 | 第66-69页 |
5.3.1 负压波法泄漏点定位的迭代算法 | 第66-67页 |
5.3.2 参数计算过程 | 第67-69页 |
5.4 泄漏可视化模拟过程 | 第69-72页 |
5.4.1 泄漏可视化显示模块 | 第69-70页 |
5.4.2 实例计算 | 第70-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系统调试及优化 | 第73-78页 |
6.1 界面优化 | 第73-76页 |
6.1.1 登录主界面 | 第73-76页 |
6.1.2 场景之间切换 | 第76页 |
6.2 优化及调试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