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农田棕壤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目的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23页 |
1.3.1 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循环或转化的影响 | 第15-17页 |
1.3.2 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的研究 | 第17-19页 |
1.3.3 农田N_2O排放研究 | 第19-21页 |
1.3.4 同位素在农田氮素循环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3-31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2.2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2.3 试验方案 | 第24-25页 |
2.3.1 试验区概况 | 第24页 |
2.3.2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2.3.3 试验设计 | 第25页 |
2.4 样品采集和测定 | 第25-29页 |
2.4.1 土壤无机氮 | 第25-26页 |
2.4.2 氨挥发 | 第26-28页 |
2.4.3 氧化亚氮 | 第28-29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29-31页 |
2.5.1 氨挥发 | 第29页 |
2.5.2 氧化亚氮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秸秆还田对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 第31-39页 |
3.1 不同时期氨挥发损失特征 | 第31-33页 |
3.1.1 播种期氨挥发损失动态特征 | 第31页 |
3.1.2 拔节期氨挥发损失动态特征 | 第31-32页 |
3.1.3 吐丝期氨挥发损失动态特征 | 第32-33页 |
3.2 玉米生长季累计氨挥发损失量及损失总量 | 第33-35页 |
3.2.1 不同施肥时期氨挥发损失动态 | 第33-34页 |
3.2.2 玉米生长季累计氨挥发损失总量 | 第34-35页 |
3.3 土壤铵态氮含量与氨挥发 | 第35-36页 |
3.4 玉米氨挥发影响因素 | 第36-37页 |
3.4.1 秸秆还田与氨挥发 | 第36页 |
3.4.2 气温及降雨与氨挥发 | 第36-37页 |
3.4.3 土壤pH值与氨挥发 | 第37页 |
3.5 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秸秆还田对N_2O排放特征的影响 | 第39-47页 |
4.1 玉米生长过程中土壤N_2O排放动态 | 第39页 |
4.2 非生长季N_2O动态变化 | 第39-40页 |
4.3 试验期N_2O排放总量研究 | 第40-41页 |
4.4 土壤无机氮含量与N_2O排放 | 第41-42页 |
4.5 玉米生长季土壤N_2O排放影响因素 | 第42-44页 |
4.5.1 土壤温度与N_2O排放 | 第42-43页 |
4.5.2 环境因素与N_2O排放 | 第43-44页 |
4.5.3 秸秆覆盖对N_2O排放的影响 | 第44页 |
4.6 小结 | 第44-47页 |
第五章 不同来源氮素气态损失研究 | 第47-51页 |
5.1 氨挥发中不同来源氮素贡献 | 第47-48页 |
5.2 N_2O中不同来源氮素贡献 | 第48页 |
5.3 小结 | 第48-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1页 |
6.2 展望与不足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