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银行C支行估时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3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2.1 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2.1.1 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发展 | 第15页 |
2.1.2 我国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研究 | 第15-16页 |
2.2 估时作业成本法(TDABC)的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2.2.1 估时作业成本法的相关外国研究 | 第16-18页 |
2.2.2 估时作业成本法的相关国内研究 | 第18-19页 |
2.3 TDABC在商业银行的运用研究 | 第19-20页 |
2.4 文献综述小结 | 第20-21页 |
3 估时作业成本法相关理论及实施流程 | 第21-28页 |
3.1 估时作业成本法产生背景 | 第21-23页 |
3.1.1 作业成本法(ABC)简史 | 第21页 |
3.1.2 作业成本法的缺陷 | 第21-22页 |
3.1.3 估时作业成本法的产生 | 第22-23页 |
3.2 估时作业成本法实施流程 | 第23-24页 |
3.2.1 建立时间方程 | 第23页 |
3.2.2 计算实际产能 | 第23页 |
3.2.3 计算单位产能成本率 | 第23-24页 |
3.2.4 完成核算工作 | 第24页 |
3.3 TDABC模型应用 | 第24-28页 |
4 H银行C支行成本管理模式的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8-37页 |
4.1 支行基本情况介绍 | 第28-31页 |
4.1.1 银行背景及支行配置 | 第28-29页 |
4.1.2 支行业务简介 | 第29页 |
4.1.3 支行一个月的损益情况 | 第29-31页 |
4.2 支行现行成本管理状况 | 第31-34页 |
4.2.1 直接成本核算 | 第31-32页 |
4.2.2 间接成本核算 | 第32-34页 |
4.2.3 其他成本项目核算 | 第34页 |
4.3 H银行C支行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34-37页 |
4.3.1 不能满足银行管理要求 | 第34页 |
4.3.2 对间接成本分摊并不合理 | 第34-35页 |
4.3.3 不能提高员工成本管理意识 | 第35-36页 |
4.3.4 无法实现全面管理 | 第36-37页 |
5 H银行C支行实施估时作业成本法 | 第37-59页 |
5.1 实施估时作业成本法的前期准备和条件 | 第37-40页 |
5.1.1 明确银行需求 | 第37页 |
5.1.2 实施估时作业成本法的条件 | 第37-38页 |
5.1.3 建立符合C支行的TDABC模型 | 第38-40页 |
5.2 支行实施估时作业成本法 | 第40-52页 |
5.2.1 建立时间方程 | 第40-50页 |
5.2.2 计算实际产能 | 第50-51页 |
5.2.3 确定总成本 | 第51页 |
5.2.4 计算单位产能成本率 | 第51-52页 |
5.3 计算各项业务的作业成本 | 第52-59页 |
6 H银行C支行核算数据分析及讨论 | 第59-66页 |
6.1 数据分析 | 第59-61页 |
6.1.1 核算结果汇总 | 第59页 |
6.1.2 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6.2 银行支行经营改进建议 | 第61-62页 |
6.2.1 关于银行支行业务的改进建议 | 第61页 |
6.2.2 关于银行支行闲置产能的改进建议 | 第61-62页 |
6.2.3 关于银行支行业务操作流程的改进建议 | 第62页 |
6.3 商业银行实施TDABC的优势和未来发展 | 第62-66页 |
6.3.1 能够预测未来 | 第62-64页 |
6.3.2 能够判断业务获利能力 | 第64页 |
6.3.3 能够对模型修改 | 第64-65页 |
6.3.4 体现了成本效益原则 | 第65页 |
6.3.5 未来扩展 | 第65-66页 |
7 结论 | 第66-68页 |
7.1 本文结论 | 第66-67页 |
7.2 问题和局限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